首页> 中文学位 >骨性Ⅲ类错合矩形治疗对颊旁间隙影响的研究
【6h】

骨性Ⅲ类错合矩形治疗对颊旁间隙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矫治前后颊旁间隙面积比描述结果

2 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描述结果

3 矫治前后投影测量软硬组织的描述结果

4 经pearson相关分析,颊旁间隙改变的相关性因素描述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X线头影测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效果评价

2 骨性Ⅲ类错(牙合)颊旁间隙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

3 骨性Ⅲ类错(牙合)颊旁间隙与头影测量项目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性Ⅲ类矫形治疗前后的动静态美学变化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上颌前方牵引(Maxillaryprotraction)与联合快速扩弓(RapidMaxillaryExpansion,RME)矫治骨性Ⅲ类错(殆)患者,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模型及面相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其颊旁间隙的变化,探讨影响颊旁间隙改变的相关因素,为正畸临床更全面的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使患者获得更美的面容。
  方法:
  1、样本来源:从2011年10月-2013年2月期间来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结束矫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单纯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与联合快速扩弓矫治的患者各15例。选取的标准为:年龄8~12岁;主要为上颌发育不足形成的前牙反(殆),ANB<0°,双侧磨牙近中关系,侧貌为凹面型;初诊时无既往正畸治疗史、手术史、外伤史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模型、牙(殆)面相及病例资料完整,且相关的测量标志点清晰可辨。
  2、样本分组
  A组为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的青少年患者15名(其中男性7名,女性8名,平均年龄9.2±1.5岁);
  B组为单纯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的青少年患者15名(其中男性8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8.7±1.8岁)。
  A组采用HAAS扩弓器扩大牙弓,平均扩弓天数为12.4±1.3天,扩弓方法为每天加力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加力1/4圈,然后接着行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8.5±2.1个月;B组单纯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1±1.9个月。
  3、头颅侧位片拍摄: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本医院芬兰生产的CRANEX3+CEPH曲面断层机拍摄头颅侧位片,要求取立位,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于牙尖交错位上轻轻咬合,唇、舌及口周肌肉自然放松,平静均匀呼吸,不作吞咽动作状态下由同一名技师拍摄。
  4、研究模型制取: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正畸科使用的贺利氏通用型印模材按比例调和后给患者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待石膏完全硬后,于模型修整机上修整后存放。
  5、面相获得: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取端坐位,目视正前方,眶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受试者先放松,口唇自然闭合,达到休息位,然后引导其自然微笑,如微笑不自然则可发英文字母“E”音进行模拟微笑练习,直至达到姿势性微笑位时由作者本人用同一数码相机CanonEOS40D进行拍摄。然后将图像输入计算机,以JPEG格式保存。
  6、项目测量
  所有治疗前(T1)、治疗后(T2)头颅侧位片、研究模型及面相均由作者本人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分析。
  面相由自行研发的SmileMeasure软件进行姿势性微笑相颊旁间隙面积比的测量,颊旁间隙面积比为双侧上颌后牙颊面与口角间的面积与微笑面积之比。
  头颅侧位片采用Winceph8.06软件进行定点测量,测量过程中校正放大率;
  模型采用游标卡尺(Mitutoyo)测量(乳)尖牙、第一(乳)前磨牙、第二(乳)前磨牙的牙弓宽度,精确到0.01mm;
  每个测量项目均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经过矫形治疗,两组前牙反(殆)关系均得到纠正,分析数据显示:
  1、矫治前后颊旁间隙面积比描述结果:
  A组治疗前为6.62±1.93%,治疗后减小为5.4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治疗前为5.93±1.13%,治疗后减小为5.26±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治疗前后改变量分别为1.22±2.10%、0.57±0.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描述结果:
  A组(乳)尖牙处治疗前为30.89±3.22mm,治疗后增大为34.39±2.35mm;第一(乳)前磨牙处治疗前为34.32±1.81mm,治疗后增大为38.62±1.55mm;第二(乳)前磨牙处治疗前为40.49±1.81mm,治疗后增大为44.84±2.34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B组第二(乳)前磨牙处治疗前为43.59±2.62mm,治疗后增大为44.04±2.5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两项测量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乳)尖牙处治疗前后改变量分别为3.52±2.28mm、0.53±1.51mm;第一(乳)前磨牙处治疗前后改变量分别为4.30±1.27mm、0.43±0.50mm;第二(乳)前磨牙处治疗前后改变量分别4.34±1.73mm、0.45±0.62mm,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矫治前后投影测量软硬组织的描述结果:
  A组SNA、ANB治疗后增大(P<0.01);SGo/NMe治疗后减小(P<0.05);FMA、LAFH、U1-NA距、L1-NB距、L1-MP治疗后增大(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SNA、ANB、FMA治疗后增大(P<0.01);SGo/NMe治疗后减小(P<0.05);、LAFH、U1-NA距、、U1-SN、L1-MP治疗后增大(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治疗前后SNA改变量分别为3.52±2.74°、1.72±1.1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改变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经pearson相关分析,颊旁间隙改变的相关性因素描述结果为:
  颊旁间隙的改变与尖牙宽度呈负相关(r=-0.374,P<0.05),与第一前磨牙宽度呈负相关(r=-0.489,P<0.01),与第二前磨牙宽度呈负相关(r=-0.453,P<0.05),与ANB呈负相关(r=-0.339,P<0.01),与L1-NB距呈负相关(r=-0.263,P<0.05),与L1-MP呈负相关(r=-0.310,P<0.05)。
  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快弓均可使颊旁间隙变小;控制颊旁间隙的大小以获得迷人的微笑,需要考虑牙弓宽度,颌骨的矢状向位置及下前牙的唇倾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