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危险因素与病变相关性的研究
【6h】

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危险因素与病变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13C呼气试验

4 免疫组化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Ⅰ类致癌因子[1],在世界各地均有一定的感染率。据报道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2],尤其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较高。流行病学已经证实,Hp感染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恶性淋巴瘤等[3]。Hp是一种微需氧菌,可在强酸环境下存活,它具有鞭毛、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A(Vaculating cytotoxinA,VacA)等多种致病因子,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CagA和VacA。Hp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其感染可引起局部的PH值增高,利于其它细菌滋生。而这些细菌可能导致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有助于致癌的亚硝胺形成,从而导致癌的发生。Hp感染在中国农村十分普遍,太行山南麓为食管癌高发区,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该地区胃癌也同样高发,实际上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集中高发区,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0%-80%[4],这是否与当地居民的Hp感染情况存在关联,尚有待论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同Hp菌株的基因多态性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引起的临床症状亦不完全相同,呈现多样性。这主要是由于Hp的基因特征、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所致。日本学者依据Hp CagA梭基端EPIYA基序侧翼保守序列特征差异,将Hp分为东亚型和西方型。发现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东亚国家分离出的Hp菌株几乎均为CagA阳性菌株,东亚型Hp在韩国、日本、越南和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流行的Hp中占主导地位[5,6],但其在中国的感染情况及与胃癌的关系尚未明确。
  目的:了解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高危人群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肿瘤高发区内镜筛查人群Hp感染与食管、贲门、非贲门胃部不同病变的相关性;通过检测Hp在胃部不同疾病及位点的感染情况,探讨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1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高发区河北井陉、涉县依托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对40-69岁高危人群,行13C呼气试验检查,并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统一问卷的形式,了解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2人群内镜筛查,采用直接内镜结合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检查范围包括从咽部到十二指肠降部,对食管、贲门、胃黏膜的阳性或可疑病灶进行活检,记录病灶位置、大小、位点及形状,活检标本处理后送病理检查。全部人群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统计筛查结果。经筛选符合要求的645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食管、贲门及非贲门胃三个部位,将各个部位的不同病理改变的各组与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3根据病理组织学选取302例,其中慢性胃炎176例、胃息肉18例、胃溃疡16例、上皮内瘤变65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胃癌2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不同胃部疾病的Hp感染情况及东亚型Hp构成比。
  4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选取237例,分别检测贲门小弯侧、贲门大弯侧、胃体小弯侧、胃体大弯侧、胃窦大弯侧五个部位广谱(Hp)和东亚型(EAS)Hp抗体的表达,分析Hp感染情况及东亚型Hp的构成比。
  结果:
  1涉县和井陉40~69岁年龄段的7773例,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阳性3675例,阳性率为47.28%。
  2分析Hp感染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2.1 Hp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男性Hp阳性率52.87%(1683/3183),女性53.39%(1748/3274),男女性别无差异(p>0.05)。各年龄组Hp感染阳性率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able1)
  2.2 Hp感染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
  受教育程度不同,各组Hp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上过学人群Hp感染率与大专及以上人群相比有差异(P<0.05);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的Hp感染各组之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able2)
  2.3 Hp感染与行为生活习惯的关系
  吸烟、饮酒、饮水习惯与Hp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饮水来源不同,人群Hp感染阳性率有所不同,饮用深井水、泉水人群Hp阳性率为44.34%,饮用地窖水、池塘水、湖河水人群的Hp阳性率为46.41%,饮用自来水人群Hp阳性率为48.82%,三组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7.016,P<0.05)。(Table3)
  2.4 Hp感染与病史的关系
  既往无上消化道疾病病史及消化道症状的人群Hp感染阳性率要高于有上消化道疾病史及症状的人群,且有统计学意义(x2=20.628,P<0.01;x2=27.519,P<0.01);近期抗生素服用情况、肿瘤家族史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4)
  3内镜筛查人群不同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
  3.1食管不同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
  正常组、食管炎、轻/中度鳞状上皮增生、重度鳞状上皮增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01%、44.77%、42.75%、50.00%、35.71%。食管不同病变组间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x2=1.046,P>0.05)。(Table5)
  3.2贲门不同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
  正常组、贲门炎、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贲门癌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01%、49.82%、53.13%、56.60%、64.00%、62.50%,不同病变组间Hp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x2=17.526,P<0.01);正常组、炎症组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0.034;P<0.01);正常组、炎症组与癌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x2=11.185, P<0.01)。(Table6)
  3.3非贲门胃不同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
  正常组、胃炎、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01%、50.90%、76.85%、55.10%、55.56%、47.37%,非贲门胃不同病变组Hp感染阳性率有差异(x2=52.884,P<0.01);肠化组感染率最高,胃炎组与肠化生组比较Hp感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肠化组与低级别内瘤变组比较Hp感染阳性率亦有差异(P<0.01);将低级别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合并,与肠化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able7)
  4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不同疾病及位点的Hp感染及东亚型Hp构成比情况
  4.1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胃不同疾病及位点的东亚型Hp的平均构成比分别为79.33%、87.60%。
  4.2 Hp感染与胃不同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慢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中,Hp阳性率分别为63.64%(112/176)、66.67%(12/18)、100%(16/16)、84.00%(42/50)、93.33%(14/15)、44.44%(12/27),(P<0.01);东亚型Hp感染构成比为86.61%(97/112)、83.33%(10/12)、93.75%(15/16)、61.90%(26/42)、42.86%(6/14)、91.67%(11/12),(P<0.01);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Hp感染率及东亚型Hp感染构成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Table8)
  4.3 Hp感染与胃不同位点之间的关系
  在贲门小弯侧、贲门大弯侧、胃体小弯侧、胃体大弯侧和胃窦大弯侧各部位的Hp阳性率分别为62.03%(147/237)、51.90%(123/237)、46.84%(111/237)、49.37%(117/237)、48.52%(115/237),胃部不同位点间Hp感染阳性率有差异(x2=13.843,P<0.01)。东亚型Hp感染构成比分别为95.89%(141/147)、85.25%(105/123)、82.88%(92/111)、86.32%(101/117)、85.22%(98/115)。胃部不同位点间东亚型Hp感染构成比亦有差异(x2=12.710,P<0.01)。责门小弯侧、胃体小弯侧、胃窦大弯侧各组的Hp感染率及东亚型Hp感染构成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able9)
  结论:
  1在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40~69岁年龄段的7773例人群,采用13C呼气试验方法检测Hp的感染情况,阳性3675例,阳性率为47.28%。
  2分析Hp感染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可能与饮水来源、消化系统病史、消化系统症状、抗生素使用情况、肿瘤家族史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无关。
  3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Hp感染与食管病变不存在相关性。
  4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Hp感染与贲门不同病变有关,随着病变程度加深,Hp感染阳性率逐渐升高,癌组下降。
  5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Hp感染与非贲门胃不同病变有关,尤以肠上皮化生组感染率最高。
  6东亚型Hp在胃不同疾病的平均构成比为79.33%,在胃不同位点的平均构成比为87.60%,提示东亚型Hp可能是该地肿瘤高发的主要致病基因型。
  7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Hp感染在胃的不同疾病中有所不同,尤以消化性溃疡感染率最高,且以东亚型Hp为主。
  8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Hp感染阳性率在胃的不同位点有所不同,尤以贲门小弯侧Hp感染率最高,与肿瘤高发位点相一致,且仍以东亚型Hp占主导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