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6h】

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二 唾液酶与疾病的关系及唾液检测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是一种顽固难治的口腔黏膜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治疗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方法,国内外对口腔扁平苔藓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尚未建立起理想的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对于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口腔黏膜长期处于唾液包绕的环境中,OLP作为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其与唾液关系密切。OLP发生时,可能会引起唾液中某些成分的变化。唾液具有收集方法简便,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OLP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唾液中ALT、AST、LDH的含量,探讨OLP与其之间的关系,寻求OLP诊断的实验室依据。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OLP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中IL-18的表达来判断IL-18是否与扁平苔藓的发生有关,以进一步研究OLP的发病机制,寻求OLP的特效治疗方法。
  第一部分: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通过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变组织匀浆局部注射及针刺划痕到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与背部皮肤的方法建立口腔扁平苔藓的动物模型。
  方法:取OLP患者病变组织少许制成组织匀浆。选取SPF级LVG叙利亚金黄地鼠10只,鼠龄六周,体质量为150g左右。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3组采用口腔黏膜下和背部皮肤皮下注射法,第4、5组采用口腔黏膜与背部皮肤表皮针刺划痕法。第2、4组处理2周后处死,于口腔黏膜及背部皮肤处取材,第3、5组处理4周后处死,于口腔黏膜及背部皮肤处取材。制成HE染色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病理变化。
  结果:采用组织匀浆局部注射法金黄地鼠,肉眼观实验部位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镜下观察在皮肤深层附属器以下可见血管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口腔黏膜下层出现炎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针刺划痕法金黄地鼠肉眼观实验部位皮肤颜色较空白对照组深,表皮轻度剥脱,口腔黏膜与空白对照组相同,镜下观察在皮肤表皮层可见上皮细胞增生及表皮下炎细胞浸润,口腔黏膜层出现上皮细胞增生、上皮下慢性炎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且4周组炎细胞较2周组明显增多。
  结论:
  1采用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与背部皮肤局部注射及针刺划痕OLP病变组织匀浆的方法均未能建立起OLP动物模型,仅使实验部位出现慢性炎症的病理表现。对于OLP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2针刺划痕法出现的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发生于口腔黏膜层及皮肤表皮与真皮层,与OLP上皮棘细胞层增生、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表现更加接近。
  第二部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酶、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唾液中含量的检测来分析其是否与OLP的发生有关。并通过检测IL-18在OLP病变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来分析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唾液中ALT、AST、LDH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8在30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L-18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1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前唾液中ALT、AS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及治疗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唾液L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
  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8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OLP组织中均有表达,表现为细胞浆黄染。IL-18在口腔扁平苔藓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Z=-4.314,P=0.000)。
  结论:
  1唾液中ALT、AST水平与OLP无明显关系;唾液中LDH含量升高,可能与OLP的发生有关。
  2 IL-18在口腔扁平苔藓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具有显著差异。IL-18可能通过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诱导性调节,破坏了Th1/Th2亚群的平衡而导致OLP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