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
【6h】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实验材料、方法及步骤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各组一般资料分析

2 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A组及B组)患者EDD、LVMI、LA、E/A数值

3 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A组及B组)血压昼夜节律

4 血浆ET的检测结果

5 血浆vWF检测结果

6 单纯高血压病组与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Logistic回归分析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房重构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房性心律失常,尤以房颤的发生显著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导致脑卒中和心力衰竭,为其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特指不伴有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疾患所致的心律失常。但是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不明确,至今研究较多的是与心脏重构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证实了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导致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不充分。
  内皮素(ET)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作为重要的内皮依赖性缩血管因子,对维持正常心血管功能至关重要。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是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正常情况下,体内促凝与抗凝机制达到动态平衡,其对心脑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即血压的昼夜节律,血压昼夜节律在正常情况下曲线呈现“双峰—谷”的特征,即“杓形”血压波动,这与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心脑血管功能相适应。
  目的:通过对ET、vWF、EDD与LA等心脏结构指标、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病程等在单纯高血压病及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水平的观察,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中是否包含内皮功能障碍、心脏重构、血压昼夜节律及高血压病程方面的可能,同时研究高血压病程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关系,探讨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及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内皮功能及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主要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2011年11月3例,12月1例,2012年2月1例,3月1例,5月1例)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及Kleiger分级,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20例,男∶女=8∶12,55.35±10.94岁)、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A组(Kleiger分级1-2级,即轻度房性心律失常)及B组(Kleiger分级3-6级,即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其中A组20例(男∶女=9∶11,60.45±10.23岁),B组24例(男∶女=14∶10,62.75±13.26岁)。均经相关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排除有明确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心律失常患者,且患有急性炎症、严重肝肾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重度贫血、甲亢,使用过抗凝及溶栓疗法者不能入选,服用抗炎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达到5个半衰期者亦排除。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身高、体重的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用药情况;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定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E峰、A峰,根据Devercux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ET、vWF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且随房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增加;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A组及B组)高血压病程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而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A组及B组之间EDD、LVMI、LA及E/A无统计学差异。
  3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A组及B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而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4在44例高血压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病人中,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有42例有房性心律失常,准确率95.5%(42/44),在20例高血压病组病人中,用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有10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准确率50%(10/10),总准确率为81.3%。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是血压昼夜节律及vWF两因素,卡方检验=35.357,P=.000,Logistic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7.999+1.959X(昼夜节律)+4.247X(vWF)。
  本研究用2个危险因素(血压昼夜节律、vWF)的Logistic回归系数来反应2个危险因素对p/(1-p)(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对不发生概率的比数即OR)的作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无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数比例为39.11,vWF高于平均值对vWF低于平均值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数比例为702.22。
  结论:
  1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病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
  2与血压昼夜节律为杓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昼夜节律非杓型者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
  3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示血压昼夜节律、vWF为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4临床可以通过对内皮功能、高血压病程、血压昼夜节律三者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展进行预测。
  由于本实验样本数偏少,相关结论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