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化的生活习惯干预对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治疗的有效性
【6h】

个体化的生活习惯干预对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治疗的有效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对MS相关疾病诊断依据

3 设计方法

结果

1 横断面研究人群的一般性描述性资料

2 异常体检指标在调查对象中的分布

3 BMI、年龄、性别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

4 BMI最佳临界点(超重)的确定

5 实验研究

6 对1291名研究对象的研究

7 队列研究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1316例研究对象(年龄在20-79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15-40 kg/m2、非孕妇、乳母)进行横断面研究,评价体重指数在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评估中的意义;之后通过对该人群中857例超重和(或)代谢指标异常的研究对象提供个体化的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和合理膳食建议书作为生活习惯干预方式,探讨个体化的生活习惯干预对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治疗的有效性[1,2]。
  方法:
  2012年10月-12月整群抽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927人。对这1927份的健康体检结果进筛查,找到符合横断面研究所需的1316人,以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高密度脂蛋白(HDL-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holesterol,LDL)和血糖(glucose,GLU)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的代谢指标异常作为观察指征,采用危险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 curve)等统计分析方法评价BMI在MS评估的意义。对其中出现超重和代谢指标异常的857人,给予个体化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或合理膳食建议书。通过对干预前后代谢指标异常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x2检验),对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而非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对2012年数据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如下:
  1.1研究对象剔除标准
  20-79岁人群共1927人,剔除7名孕妇、乳母;剔除512名体检项目缺失人员;剔除1名BMI<15 kg/m2体检人员;剔除1名BMI>40kg/m2体检人员;此外,剔除90名体检当天自述服用降压药、降脂药和(或)降糖药的体检人员。最终获得有效样本例数共1316人。
  1.2设计思路
  首先观察异常体检指标对MS的检出率,和调查对象代谢异常聚集(Metabolic clusters)患病率;其次查看BMI、性别、年龄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最后定义该研究人群代谢异常超重的BMI最佳临界值。
  1.3统计分析方法
  体检资料均用Excel表及时纪录,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上四位数P25、中位数P50、下四分位数P75进行统计描述。应用危险度分析和x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不满足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并采用ROC曲线界定超重的BMI最佳临界点。
  2实验研究
  2.1确立诊断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高血脂:甘油三酯≥1.70mmol/L和(或)总胆固醇≥5.80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1.10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4.00 mmol/L。高血糖:血糖浓度≥6.10mmol/L。根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本文以BMI≥24 kg/m为超重。
  2.2筛选研究对象
  2012年收录的1316例有效样本中,剔除25名BMI<24 kg/m2且血糖异常和(或)自述有糖尿病、肾病病史者,实验研究共纳入1291名作为研究对象。
  2.3干预措施
  根据身高、体重,给出个体化的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详见Table1)和合理膳食建议书(详见Table2)。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主要提出恢复到理想体重的体重管理和消费热量方法;合理膳食建议书主要提示恢复到理想体重的三餐食物分配。
  2.4对照组:434名未给予干预措施的正常人。
  2.5实验组:857名给予个体化的生活习惯干预的代谢异常高危患者。
  (A组:65名只给予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的体检人员。B组:167名只给予合理膳食建议书的体检人员。C组:给予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和合理膳食建议书联合干预的体检人员。)
  2.6主要测量指标: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
  2.7设计思路
  通过对857例超重和指标代谢异常的研究对象提供个体化的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和合理膳食建议书作为生活习惯干预方式,探讨个体化的生活习惯干预对超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有效性。
  2.8实施干预措施的原则: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详见Table3)。
  结果:
  1横断面研究人群的一般性描述性资料
  共调查1316人,年龄20-79岁,平均(39.2±10.9)岁,BMI15.4-37.5kg/m2。其中男性784人(59.6%),女性532人(40.4%)。
  年轻组(20岁-36岁)共640人,其中男性349人,女性291人;大龄组(37岁-79岁)共676人,其中男性435人,女性241人。BMI≥24kg/m2共有694人,年龄20-79岁,其中男性563人,女性131人;BMI<24kg/m2共有622人,年龄22-77岁,其中男性221人,女性401人。
  2异常体检指标在调查对象中的分布
  2.1 BP、CH、TG、HDL、LDL、GLU六项指标任意联合,异常指标对MS的检出率
  2.1.1在一项指标筛检时,TG异常的人数最多,有128人,大约是人数最少(GLU异常,11人)的11倍。
  2.1.2任意两项指标联合筛检
  TG+BP均异常的人数最多,有149人(11.3%),大约是人数最少(11人HDL+GLU均异常,占0.84%)的十三倍。
  2.1.3任意三项指标联合筛检(见Fig.4-Fig.8)
  HDL+GLU+LDL均异常的人数最少,共有2人(0.152%);TG+BP+HDL均异常的人数最多,共有40人(3.04%)。
  2.2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调查对象中的分布(见Fig.9-Fig.12)
  2.2.1在研究人群中,共有578人高血脂(43.9%),326人高血压(24.8%),79人高血糖(6.00%)。
  2.2.2研究人群中三高的构成(见Fig.10-Fig.12)
  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群构成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分别是:血脂一项异常(61.8%)、高血压合并高血脂(50.0%)、三项均异常(40.5%);所占比例最小的分别是:高血脂合并高血糖(4.50%)、高血压合并高血糖(3.07%和12.6%)。
  2.2.3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更容易患代谢异常相关疾病。
  2.2.4 BMI分层分析:在整个研究人群,或男性、女性中患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人数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多。患2种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人数最多。
  2.2.5 BMI相同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代谢异常。在BMI分组中(BMI<21、21≤BMI<22、22≤BMI<23、23≤BMI<24、24≤BMI<25、25≤BMI<26、26≤BMI<27和BMI≥27)男性代谢异常聚集的患病风险分别是女性的5倍、1.9倍、2倍、2.5倍、3.6倍、2.2倍、7.6倍和3.2倍。
  2.3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与BMI之间的关系(见Table3和Table4)
  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随着BMI水平的增加逐渐递增,高密度脂蛋白随之递减。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
  3 BMI、年龄、性别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
  3.1单因素相关分析中,BMI、年龄、性别分别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各相关系数r均大于零,P均小于0.05。
  3.2 BMI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
  BMI≥24 kg/m2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BMI<24kg/m2组(P<0.001),BMI≥24 kg/m2组和BMI<24kg/m2组高血压患病率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12,95%可信区间(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1.50,3.00)。
  3.3年龄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
  年龄≥37岁组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年龄<37岁组的患病率(P<0.001)。OR值分别为2.30、1.73、1.89,95%CI分别为(1.77,2.99)、(1.39,2.16)、(1.17,3.05)。
  3.4性别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
  男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OR值分别为6.84、4.25、1.74,95%CI分别为(4.82,9.71)、(3.33,5.43)、(1.06,2.85)。
  4确定超重人群的BMI最佳临界点
  整个研究人群采用ROC曲线确定代谢异常的BMI最佳临界点为23.9kg/m2。按男女性别分时,代谢异常的BMI最佳临界点分别是25.0kg/m2和22.1kg/m2。
  5实验研究
  5.1实验研究人群的一般性描述性资料
  434名未给予干预措施的健康研究对象(对照组),其中男性123人,女性311人。65名只给予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一项干预措施的研究对象(A组),其中男性52人,女性13人。167名只给予合理膳食建议书一项干预措施的研究对象(B组),其中男性97人,女性70人。625名给予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和合理膳食建议书两项联合干预措施的研究对象(C组),其中男性509人,女性116人。
  5.2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估
  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对超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干预效果分别为6.15%、42.1%、30.6%和98.5%,合理膳食建议书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干预效果分别为50.0%和54.7%,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合理膳食建议书对超重、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5.8%、34.5%和35.3%。
  6对1291名研究对象的研究
  6.1对1291名研究对象2012年和2013年两年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定性分析
  2012年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研究对象中,到2013年仍旧患病的人数分别为30.7%、62.3%、60.4%和1.54%;到2013年恢复正常的分别为69.3%、37.7%、39.6%和98.5%。
  6.2对1291名研究对象2012年和2013年两年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定量分析
  除了C组的血糖,A、B、C三个干预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八项指标,在2013年和2012年的变化与对照组均有差异。
  7队列研究
  7.1在2013年对照组和A、B、C三个暴露组中超重、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发病情况
  在2013年对照组B组中超重的发病率分别为10.6%和0.00%。
  对照组和A、B、C三个暴露组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4.15%、11.1%、9.24%和11.0%。
  对照组和A、B、C三个暴露组中高血脂的发病率分别为23.7%、31.2%、32.1%和26.2%。
  对照组和B、C两个暴露组中高血脂的发病率分别为4.15%、5.99%和4.96%。
  7.2效应估计——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体重和膳食联合干预对超重的干预效果高于单纯体重干预对超重的干预效果,RR值为12.3,95%CI为(4.46,34.1),P<0.05。
  血压正常的人给予单纯膳食干预、体重和膳食联合干预,均不能阻止其高血压的发生。RR值分别为2.23和2.26,95%CI分别为(1.02,4.85)和(1.51,4.69),P值均小于0.05。
  单纯膳食对高血脂的干预效果高于膳食和体重联合干预对高血脂的干预效果,RR值为1.55,95%CI为(1.10,2.18),P<0.05。
  结论:
  1在单项体检指标筛检、两项和三项联合筛检中,异常人数最多的分别是TG、TG+BP和TG+BP+HDL,异常人数最少的分别是GLU、HDL+GLU和HDL+ GLU+LDL。
  2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患病人数中,高血脂的人数最多。
  3该研究人群代谢异常的BMI最佳临界点是23.9kg/m2,男性和女性代谢异常的BMI最佳临界点分别是:25.0kg/m2和22.1kg/m2。
  4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对超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干预效果分别为6.15%、42.1%、30.6%和98.5%,合理膳食建议书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干预效果分别为50.0%和54.7%,健康体重管理报告书+合理膳食建议书对超重、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5.8%、34.5%和35.3%。
  5血压正常的人给予单纯膳食干预、体重和膳食联合干预,均不能阻止其高血压的发生。
  6体重和膳食联合干预对超重的干预效果高于单纯体重干预对超重的干预效果,单纯膳食对高血脂的干预效果高于膳食和体重联合干预对高血脂的干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