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IVF/ICSI中的应用
【6h】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IVF/ICSI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IVF/ICSI中的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据统计,不孕症在国外的发生率为15%~20%,我国的发病率为5%左右。自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IVF-ET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不孕患者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下怀孕率提高,为不孕家庭带来了福音。然而,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成熟发展,超促排卵方案越来越多样化,如何选择最佳的促排卵方案中获得优质的卵子和胚胎,提高临床妊娠率,并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是目前不孕症家庭所期待的。根据患者不孕原因及经济条件、社会因素制定出对患者最优化及最经济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焦点问题。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是指在不进行垂体降调节的情况下,采用促性腺激素药物促排卵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一种治疗方案,因其“安全、高效、少干扰”的优点,近年来被人们逐渐接受。近年来,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更多用于高龄、卵巢低反应的不孕症患者,结果显示,该促排卵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妊娠率,该方案是否能够作为一线促排卵方案应用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尚无统一意见。本研究是将微刺激促排卵方案运用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中,同时与GnRH-a长方案促排卵方案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患者IVF/ICSI中的应用。
  方法:
  1、回顾性分析接受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共200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微刺激组)共98个周期;对照组(GnRH-a长方案组)102个周期。纳入标准:(1)年龄在20-36岁之间;(2)双侧卵巢基础窦卵泡数8-20个;(3)基础FSH<10mIU/ml,(4)基础E2<50pg/ml;同时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
  2、试验组:于月经第3天起口服来曲唑,同时HMG肌注1/日,第8天起每日口服CC,同时HMG肌注1/日,当B超示双侧卵巢卵泡直径≥18mm的卵泡占≥14mm卵泡数的60%以上,当日晚皮下注射GnRH-a0.2mg,吲哚美辛栓50mg直肠给药1粒/8小时,35-36小时后经阴道超声下取卵。取卵后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授精,48-72小时后根据可移植胚胎质量和数量进行移植,移植后4周行B超检查了解妊娠情况。
  3、对照组:在治疗前一周期的黄体中期给予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进行降调节治疗,达到降调节标准时同时给予Gn,达到取卵标准时,当晚注射HCG(重组人绒促性素)6500iu,35-36小时后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余过程同试验组。
  4、比较两组的Gn天数、Gn用量、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血E2值、血P值、血LH值、>16mm平均卵泡数、平均获卵数、平均MⅡ数、平均受精卵数、平均2PN数、成熟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冷冻胚胎周期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在HCG注射日前出现血LH>10mIU/ml的患者,将出现LH>10mIU/ml的患者与LH<10mIU/ml的患者分成两组,比较其受精率、种植率及妊娠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促排卵方案在Gn时间、Gn量、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冷冻胚胎周期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G注射日血E2值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95.5±2740.02vs5565.78±2936.33,P<0.05); HCG注射日大于16mm平均卵泡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13±1.56 vs14.87±2.31,P<0.05); HCG注射日血P值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3±1.02vs1.12±0.53,P<0.05);血LH值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57±3.40vs1.13±0.65,P<0.05);平均获卵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33±6.29vs14.75±7.13,P<0.05);平均受精卵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8±4.98vs11.17±5.76,P<0.05);平均MⅡ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81±5.94 vs13.80±6.67,P<0.05);试验组的优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vs42.1%P<0.05),试验组的可利用胚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80.3%vs70.4%,P<0.05);对照组发生中度OHSS6例(5.8%),试验组无OHSS发生。
  2、试验组HCG注射日前出现血LH>10mIU/ml的患者有9例,对照组中HCG注射日前无血LH>10mIU/ml的患者。将试验组内S1及S2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受精率(分别为91.4%vs93.1%),妊娠率(60.0%vs58.3%),种植率(分别30.0%vs33.7%)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长方案相比,微刺激促排卵在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vs54.5%,P<0.05)。
  结论:
  1、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进行IVF/ICSI中,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是有效的促排卵方案之一,且无需降调节过程,Gn量较少,费用相对低廉,不影响IVF/ICSI-ET结局,值得临床应用;
  2、微刺激方案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可根据常规标准行新鲜胚胎移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