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酸蚀方法及两种封闭材料对窝沟封闭的边缘微渗漏影响
【6h】

三种酸蚀方法及两种封闭材料对窝沟封闭的边缘微渗漏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窝沟封闭材料的发展历程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使用窝沟封闭剂及3M纳米复合流体树脂进行窝沟封闭时,不同的酸蚀方法对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方法:
  1、应用窝沟封闭技术将正畸减数拔牙的新鲜拔除的48颗上颌双尖牙,每组8颗,随机分为六组,即:第1组:35%Gluma磷酸酸蚀剂+3M窝沟封闭剂组;第2组:35%Gluma磷酸酸蚀剂+3M纳米复合流体树脂组;第3组:S3BONDTM第七代自酸蚀粘结剂+3M窝沟封闭剂组;第4组:S3BONDTM第七代自酸蚀粘结剂+3M纳米复合流体树脂组;第5组:15%Hcl凝胶+3M窝沟封闭剂组;第6组:15%Hcl凝胶+3M纳米复合流体树脂组。并将六组标本行窝沟封闭术。
  2、应用热循环处理六组标本,六组标本均置于37℃恒温水浴中24h,再将标本分别浸入5℃、55℃水浴中进行500次的循环周期,每个温度停留30s。
  3、各组随机选取的6个标本应用亚甲蓝染色法,用体视显微镜分别观察六组标本的微渗漏情况。
  4、各组余下的2个标本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六组标本的边缘密闭性。
  结果:
  1、微渗漏情况
  1.1使用窝沟封闭剂的标本中,各组微渗漏情况:1组低于3组,5组低于3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低于1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使用流体树脂的标本中,各组微渗漏情况:6组低于2组,2组低于4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1.3使用35%磷酸Gluma磷酸凝胶酸蚀后,1、2组间微渗漏情况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S3BONDTM第七代自酸蚀粘结剂酸蚀后,3组低于4组,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15%Hcl凝胶酸蚀后,6组低于5组,其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1.4使用不同酸蚀方法和不同封闭材料的标本间交叉比较,各组微渗漏情况:1组低于4组,6组低于1组,2组低于3组,5组低于2组,6组低于3组,5组低于4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扫描电镜观察
  2.1低倍镜下(×40)观察标本全貌:1组窝沟封闭剂有少量微空泡,完全渗入到了窝沟底部,与牙釉质之间的结合面连续有裂纹。
  高倍镜下(×1000)观察测量结果:1组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结合面微缝隙宽度约为6.25~15μm。
  2.2低倍镜下(×40)观察标本全貌:2组流体树脂不甚均匀,完全渗入到了窝沟底部,与牙釉质之间的结合面连续无裂纹,接近沟底部有一裂纹,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完全结合在一起。
  高倍镜下(×1000)观察测量结果:2组流体树脂与牙釉质之间结合面微缝隙宽度约为3.15~20.25μm。
  2.3低倍镜下(×40)观察标本全貌:3组窝沟封闭剂在完全渗入到了窝沟底部,与牙釉质之间的结合面连续有裂纹。
  高倍镜下(×1000)观察测量结果:3组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结合面微缝隙宽度约为2.1~20.25μm。
  2.4低倍镜下(×40)观察标本全貌:4组流体树脂均匀、完整、无空泡,未渗入到了窝沟底部,与牙釉质之间的结合面有一连续裂沟。
  高倍镜下(×1000)观察测量结果:4组流体树脂与牙釉质之间结合面微缝隙宽度约为12.5~75μm。
  2.5低倍镜下(×40)观察标本全貌:5窝沟封闭剂均匀、完整、无空泡,完全渗入到了窝沟底部,与牙釉质之间的结合面有少量细小裂纹。
  高倍镜下(×1000)观察测量结果:5组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之间结合面微缝隙宽度约为2.1~4.5μm。
  2.6低倍镜下(×40)观察标本全貌:6组流体树脂均匀、完整,与牙釉质之间的结合面连续无裂纹,窝沟封闭剂与牙釉质完全结合在一起。
  高倍镜下(×1000)观察测量结果:6组流体树脂与牙釉质之间结合面微缝隙宽度约为0.25~4.5μm。
  结论:
  1、15%盐酸凝胶预处理后,3M纳米复合流体树脂行窝沟封闭的边缘微渗漏最小。
  2、S3BONDTM第七代自酸蚀粘结剂预处理后,3M纳米复合流体树脂行窝沟封闭边缘微渗漏情况最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