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6h】

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

2 划痕实验结果为

3 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为

4 Western Blot方法发现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我国是全球肝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目前肝细胞癌的死亡率在我国所有的肿瘤死亡率中排第2位,且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起病隐匿性高,发展迅速,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转移,错过了行根治性手术的时机,并且肝细胞癌的放化疗效果不理想。其发生侵袭与转移使肝细胞癌治疗的预后较差,因此探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过程是一个的动态复杂的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与机体内正常细胞相互作用等多个步骤,细胞粘附在此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能够介导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粘附分子的作用广泛,能够使组织结构保持正常、参与体内的免疫应答、促进伤口的愈合、介导细胞间粘附使肿瘤易于侵袭和转移等。ICAM-1和 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成员,作为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二者普遍存在于多种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表面。在正常细胞中,ICAM-1和VCAM-1无表达或者很少表达,但是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可见高表达,如肝癌、乳腺癌、胃癌、肾癌、结肠癌等。肿瘤细胞完成转移要穿过一些屏障,包括宿主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等。而肿瘤细胞表面的ICAM-1和VCAM-1可通过与各自的配体结合后相互作用,使癌细胞与这些屏障的粘附增强,继而肿瘤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到达远处部位形成转移病灶。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属于姜黄素类化合物,三者是由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到的酚类有色色素。研究发现,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姜黄素的衍生物,三者不仅结构相仿,而且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等。关于其抗肿瘤方面的特性以往的研究较多,研究证明,姜黄素能够抑制包括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在内的多种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进展,使癌细胞凋亡。但是姜黄素在体外易氧化,水溶性较差,口服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不高,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而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好于姜黄素,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抗肿瘤的多靶点性,说明其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现今仍未清楚,需要深入的探究。近年来有文献报告,ICAM-1和VCAM-1在肝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强,其与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联系十分密切,二者可作为监测肿瘤转移复发的指标。研究证实,阻断VCAM-1及其受体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卵巢癌的治疗。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否可以抑制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目前的报道较少见。本实验通过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肝细胞癌 HepG2细胞中ICAM-1和VCAM-1的作用,初步探究姜黄素类化合物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可能机制。
  方法:
  1、常规培养肝细胞癌HepG2细胞;用不相同浓度(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作用于HepG2细胞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然后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用不同浓度(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干预肝细胞癌HepG2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
  3、不同浓度(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处理 HepG2细胞24小时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pG2细胞中ICAM-1和VCAM-1表达的变化。
  结果: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处理HepG2细胞后,均使HepG2细胞增殖受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
  2、细胞划痕实验结果为:经不同浓度(10μmol/L、20μmol/L及40μmol/L)的三种药物处理细胞24小时后,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划痕距离明显增加(P<0.05)。
  3、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为:经不同浓度(10μmol/L、20μmol/L及40μmol/L)的三种药物作用24小时后,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HepG2细胞穿过滤膜的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穿过滤膜的HepG2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三种药物均能抑制肝癌 HepG2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抑制作用强于姜黄素(P<0.05)。
  4、 Western Blot方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0μmol/L),不同浓度(10μmol/L、20μmol/L及40μmol/L)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处理 HepG2细胞24小时后,HepG2细胞中 ICAM-1和VCAM-1的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相同浓度(40μmol/L)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作用肝细胞癌HepG2细胞24小时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者抑制HepG2细胞中ICAM-1表达的强弱顺序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P<0.05)。作用于HepG2细胞中24小时后,对于VCAM-1表达的影响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抑制作用强于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P<0.05)。
  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可使HepG2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受到抑制,作用效果优于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能下调HepG2细胞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