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小肌在骨盆环上的止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6h】

腰小肌在骨盆环上的止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与设备

1.1 新鲜尸体标本

1.2 解剖器械

1.3影像学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暴露相关结构

2.2 定位进针点

2.3 打入导针

2.4 影像学检查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髋臼骨折的治疗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Stoppa手术入路是骨盆与髋臼骨折常用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可以充分的暴露方形区及骨盆环,且相对创伤较小,在临床上该手术入路已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不能暴露髋关节面,螺钉几乎是凭借经验盲打植入,此过程中螺钉可能侵入髋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腰小肌在骨盆环上的止点靠近髋关节,通过尸体解剖研究腰小肌的止点在骨盆缘上的位置(insertion of psoas minor tendon at pelvic brim, IPMTPB)与髋关节的关系。探索该入路中植入的螺钉位于关节之外安全区域。
  方法:通过对12具尸体标本的骨盆区域进行解剖,寻找腰小肌。追踪其细长肌腱在骨盆环的止点。若腰小肌存在,将IPMTPB后缘及前缘作为第1和第2进针点。两个进针点可以将半骨盆环分为3部分:骶髂关节至IPMTPB后缘(d1),IPMTPB(d2),IPMTPB至耻骨联合(d3),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的距离(d)。测量三部分的距离,计算可得各部分的平均长度及相对百分比。对于不存在腰小肌的半骨盆,可根据上述计算所得结果和标本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的长度(d)可确定2个进针点,同理可将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的区域分为三部分(d1、d2、d3)。将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作为参考线。与标本长轴垂直将第1枚克氏针植入第1进针点,与骨盆环的骨面垂直将第2枚克氏针从参考线植入第2进针点。通过影像学检查验证克氏针是否进入髋关节。
  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8例,女性4例,16个半骨盆中存在IPMTPB,存在率为66.7%。其中6例标本中双侧存在,4例标本中单侧存在,2例标本中未找到。d1、d2、d3的平均值及所占d的平均百分比分别为(39.7±2.4) mm,28.03%;(41.3±1.7)mm,29.14%;(60.7±1.7)mm,42.83%。对于没有存在IPMTPB的标本,根据上述的计算及测量骶髂关节至耻骨联合的距离(d)可以求得进针点的位置。对于存在IPMTPB的标本而言,第1枚克氏针是绝对安全的;15个(93.75%)半骨盆标本的第2枚克氏针是绝对安全的,1个(6.25%)标本的第2枚克氏针是与髋臼缘相切的。对于不存在IPMTPB的标本而言,第1枚克氏针是绝对安全的;6个(75%)半骨盆的第2枚克氏针是绝对安全的,2个(25%)标本的第2枚克氏针是与髋臼缘相切。
  结论:IPMTPB是Stoppa入路手术中螺钉关节外置入的理想解剖标志。d1、d3是该入路的螺钉植入的安全区域,使用腰小肌及其相对值指导螺钉植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