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6h】

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一 双波长激光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

2 实验二 双波长激光治疗前后龈下牙周致病菌Pg的变化

3 实验三 双波长激光治疗前后龈沟液中 IL-β、TNF-α、b-FGF 及 TGF-β含量的变化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色、形、质的变化

2 龈下菌斑中Pg相对总菌的含量变化

3 龈沟液中IL-1β、TNF-α、TGF-β及b-FGF的含量变化

附图

附表

讨论

1 慢性牙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2 激光治疗牙周炎

3 双波长激光治疗牙周炎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激光在牙周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是重要的牙周基础治疗方法。激光辅助治疗SRP提高了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不能同时用于牙周软硬组织及激光治疗后对牙周再附着的影响等局限性。本实验选用临床常用的两种不同波长激光:Er: YAG激光、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通过观察临床疗效指标、龈沟液中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含量、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Pg的变化,并与机械SRP治疗和Er:YAG激光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来评价双波长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⑴按照1999年美国牙周病分类研讨会提出的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在河北省口腔医院口腔内科门诊随机选入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年龄范围30~58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⑵在龈上洁治术后一周,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SRP组:手动机械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ERL组:Er:YAG激光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TPT组:半导体激光+Er: YAG激光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半导体激光治疗。⑶观察并记录龈上洁治后一周(基线)、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的探诊出血(bleed on probing, 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的变化。基线治疗完成后即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患者的疼痛值。每位患者随机选入两个位点(PD≥5 mm),应用Real-time PCR及ELISA技术分别检测三组在基线、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所占总菌的比例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含量的变化。对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①三组在治疗后牙龈红肿基本消退,出血量减少,质地由松软变为坚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基线时,三组检测指标PD、BOP、CA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检测指标PD、BOP、CAL的值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6周和12周,各组的PD、BOP、CAL值均低于基线,结果表明机械 SRP治疗和激光治疗都能控制牙周炎症。在治疗后6周和12周,三组间检测指标PD、BOP、CA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T组指标PD、BOP、CAL的值均低于ERL和SRP组,表明双波长激光在治疗后对控制临床症状的效果更好,而且TPT组BOP阳性位点明显少于ERL组和SRP组(P<0.05)。三组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评价( VAS值)的比较,方差分析显示 TPT组的 VAS值(2.84±0.32),SRP组的VAS值为(5.20±0.36),ERL组的VAS值为(3.91±0.28),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波长激光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与不同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基线时,三组Pg相对总菌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Pg相对总菌的含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g相对总菌的含量在治疗后6周和12周时均低于基线,表明机械 SRP治疗和激光治疗都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在治疗后6周和12周,三组间Pg相对总菌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T组Pg相对总菌的含量均显著低于ERL、SRP组,表明双波长激光治疗的灭菌作用效果更好。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别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基线时,三组间龈沟液中IL-1β、TNF-α、TGF-β及b-F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IL-1β、TNF-α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L-1β、TNF-α含量在治疗后6周和12周时均低于基线,表明机械 SRP和激光治疗均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降低龈沟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在治疗后6周和12周,TPT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ERL、S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PT组消炎效果优于ERL、SRP组。三组组内龈沟液中TGF-β及b-FGF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龈沟液中TGF-β及b-FGF含量在治疗后6周和12周时均高于基线,表明机械SRP和激光治疗后均能促进生长因子TGF-β及b-FGF的分泌。在治疗后6周和12周, TPT组TGF-β及b-FGF含量均显著高于ERL、S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波长激光治疗对促进TGF-β、b-FGF增长的效果最好。
  结论:⑴双波长激光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⑵双波长激光和机械 SRP治疗相比,灭菌效果更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龈沟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促进b-FGF、TGF-β分泌。⑶双波长激光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促进牙周再附着,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以广泛应用于牙周炎的基础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