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率及其临床应用
【6h】

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率及其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标本观察结果

2 临床应用结果

附图

讨论

1 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的应用对临床意义

2 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的优势

3 经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截骨技术和本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4 研究的展望和未来临床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股骨近端转子部骨皮质向股骨颈骨皮质移行过程中股骨颈前后面基底部自然形成了一条骨性反折线,经由此线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骨颈截骨可以实现截骨方案的个体化,提高股骨颈截骨的准确性,而且该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此线的出现比例,探究该反折线与截骨手术技术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1股骨标本的测量
  随机选取64具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收藏的股骨标本其中左侧标本9具,右侧标本55具,分别对股骨转子部向股骨颈移行处的骨皮质走行分布变化进行观察、拍照,寻找股骨转子部骨皮质向股骨颈骨皮质移行过程中骨皮质形成的反折线,经过对64具标本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股骨转子部骨皮质向股骨颈骨皮质移行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条骨皮质反折线,我们将折线出现的情况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中A型为骨皮质反折线较为清晰,可直接观察测量,B型为骨皮质反折线在小转子侧较为模糊,在延续过程中在小转子侧形成过渡区域,C型为未发现骨皮质反折线。
  观察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于股骨标本前面、后面的出现率,辨别骨皮质反折线的类型并分别加以记录,测量并记录大体标本、相片中股骨颈前方骨皮质反折线距小转子尖的距离求其平均值,将前方骨皮质反折线距小转子尖的距离记为a,将后方骨皮质反折线距小转子尖的距离记为b,对于B型骨皮质反折线我们以大转子侧骨皮质反折线的延长线为参考线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小转子处髂腰肌束附着点的上下径求其平均值记为c,由于大多数学者认为髋关节置换术中(在不剥离髂腰肌附着点的情况下)截骨位置为小转子上方1.25±0.25cm处,为排除髂腰肌止点对测量的影响,我们以a-c/2、b-c/2得出依骨皮质反折线进行髋关节置换股骨颈截骨时,术中可以观察到的小转子尖距股骨颈前、后方骨皮质反折线的距离。
  2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的临床应用
  统计2015年08月至2017年0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大三医院经由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截骨完成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共45例,其中经前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7例,经后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28例,术中观察并记录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例数,并予以统计;取术后骨盆正位 X线,以 Photoshop按 Anthony等人采用的CRF-T-LT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测量并计算出前、后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侧与健侧下肢长度的差值.
  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
  1标本测量结果
  在64具标本中,股骨颈后方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率为100%,股骨颈前方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率为92.18%,仅7.82%的标本未发现股骨颈前方骨皮质反折线。该反折线可分为A,B,C三型,三型在股骨颈前方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5%,75%,0,三型在股骨颈后方出现的比例分别为64%,28%,8%。小转子尖距股骨颈前方骨皮质反折线的距离(a)平均值为18.46±2.67mm,小转子尖距股骨颈后方骨皮质反折线的距离(b)平均值为18.19±1.84mm,小转子处髂腰肌附着点直径(c)平均值为13.62±2.02mm,a-c/2得出术中所见髂腰肌附着点上缘至骨皮质反折线的前方距离为11.62±3.15mm,b-c/2得出术中所见髂腰肌附着点上缘至骨皮质反折线的后方距离为11.37±2.32mm;经照片测得的数据与该结果相符。
  2股骨颈皮质反折线的应用结果
  2015年08月至2017年0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大三医院经由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截骨完成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中,经前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术置换术17例,经后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28例,术中观察经前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17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可以观察到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经后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8例患者均可以观察到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即术中股骨颈前方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率94.1%,术中股骨颈后方骨皮质反折线的出现率为100%,术中发现,股骨颈前方及后方骨皮质反折线均比股骨标本上出现的反折线清晰。骨盆正位X线中,双下肢差距大于1cm的有6例约占总体的13.3%,其中经前方入路2例,经后方入路4例,未出现术后双下肢差距大于2cm的病例,经前、后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双下肢差距的平均值分别为4.47±5.47mm、2.47±5.14mm。
  结论:
  本研究发现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在人群中的出现率较高,在股骨标本的股骨颈前、后方该反折线的出现率分别为92.18%、100%,术中股骨颈反折线于股骨颈前、后方的出现率分别为94.1%和100%,且术中观察到的股骨颈骨皮质反折线更清晰,此线恰好位于小转子上方1.25±0.25cm处,经由此骨皮质反折线截骨可以实现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颈截骨的个体化,以此技巧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骨颈截骨,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预后满意度高,不仅适用于骨关节炎的患者,也同样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等股骨颈长度已发生变化无法于术中进行测量的患者。此方法简便易学,易于推广,可以作为常规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颈截骨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