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
【6h】

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安全两难与印巴关系的发展

(一)安全两难的界定

(二)印巴关系的发展

二、冷战后印巴的安全两难处境

(一)冷战后印巴安全两难的表现

(二)印巴安全两难处境的成因分析

三、冷战后安全两难情势下的印巴关系

(一)冷战后印巴安全战略的选择

(二)安全两难使得两国外交行为模式化

(三)印巴关系持续紧张给两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四、对冷战后印巴关系的几点分析

(一)印巴冲突凸显国际安全新问题

(二)新老问题仍阻碍印巴关系的改善

(三)全球化时代印巴关系的有限敌对

(四)两国战略由感性趋于理性

结语

(一)未来印巴安全形势的可能发展

(二)印巴安全两难对中国的影响

(三)安全两难情势下中国的理性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安全两难与冷战后的印巴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两个大国,印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形势。自印巴分立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由于历史、地缘、宗教、领土等因素造成的摩擦和冲突不断,提供了安全两难的一个典型范例。印巴安全两难对两国外交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印巴双边外交关系存在一种潜在的危险互动。冷战结束以后,在全球局势趋缓、热点降温之时,印巴紧张局势却没有太大的改观,这种境况一直持续至今。印巴关系的长期不睦已成为两国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安全依存、文化交流的严重障碍。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历来是南亚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并牵动着相关国家南亚政策的调整,造成印巴两国的近邻中国的南亚外交政策同时面对中印安全两难和中巴友好合作的复杂形势是不可避免的。 印巴关系是南亚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印巴关系的亲疏冷热对南亚地区的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二者之间长期以来的地缘政治斗争和围绕克什米尔归属的领土主权之争决定了它们安全两难的情势。冷战结束以后,印巴关系中的安全两难突出地表现在立国理念、外交战略、克什米尔问题和核竞赛等问题上。印巴安全两难迫使两国均借助于大国给对方施压。印巴关系中,印度欲借助美国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巴基斯坦则谋求以美国的力量来平衡印度的压力。世界大国出于不同的国家利益考虑,也先后介入南亚事务,对印巴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的结束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在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下,印巴关系的发展更为曲折,十几年来,两国关系虽有缓和之势,但是紧张、冲突是主流。本文分析了从冷战结束到2004年之间印巴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制约印巴关系良性发展的障碍;认为印巴之间的军事冲突虽然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也不能排除两国紧张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克什米尔地区仍将长期处于亚战争状态。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敌对关系应该是有限的,两国关系逐渐由感性趋向于理性,它们必将化干戈为玉帛,由敌邦变成伙伴,两国关系也必将由对抗转向合作。本文还尝试分析两国取得双赢的理性对策以及未来印巴安全形势的可能发展,坚信印巴两国必将走向美好的和平。认为中国作为印巴两国的邻居,虽然印巴安全两难不可避免的对中国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真诚的希望印巴两国早日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缓解两者紧张局势的和平道路,以求早日实现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本文采用下定义、归纳、比较及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文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安全两难与印巴关系的发展。对安全两难的概念给予界定,阐述了安全两难对印巴关系的深刻影响,阐述了自印巴分治到冷战结束印巴关系的发展。 第二部分:冷战后印巴的安全两难处境。这一部分分析了冷战后印巴安全两难的主要表现是克什米尔问题、核军备竞赛、印度维持地区霸权以及巴基斯坦构建地区战略均势战略的对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冷战后印巴安全两难处境的原因。 第三部分:冷战后安全两难情势下的印巴关系。这一部分从分析冷战后两难情势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安全战略的选择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严重的安全两难使得两国外交政策行为模式化,习惯性的历史思维使得印巴关系持续紧张,给两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部分:对冷战后印巴关系的几点分析。这一部分分析了冷战后印巴关系持续紧张、难以改善的障碍,分析了两国关系已经逐渐由感性趋于理性,在全球化时代印巴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只能是有限的。 在论文的结语部分,尝试分析了未来印巴安全形势的可能发展,并分析了印巴安全两难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安全两难形势下中国的理性对策。 通过研究印巴安全两难和冷战后的印巴关系,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印度和巴基斯坦所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巨大挑战。在全球化时代,印巴两国应该最大限度的合作,在安全两难情势下实施更为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使两国利益达到最大化。分析印巴安全两难和冷战后的印巴关系有利于对中国的周边环境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制定、实施更为合理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我国周边国际关系的和谐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