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文献综述

1.1课余体育锻炼界定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专家访谈法

3结果与分析

3.1加强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1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种类

3.1.2加强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3.1.3加强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可行性分析

3.2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3.2.1保定市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人数现状调查

3.2.2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3.2.3保定市高校课余体育组织机构的现状调查

3.3影响保定市高校课余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3.1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选择情况

3.3.2保定市高校行政部门对课余体育的实质重视程度

3.3.3高校体育体育场馆设施等物质基础的严重匮乏

3.3.4保定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3.3.5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多元的课余体育锻炼价值取向

3.4 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改进措施

3.4.1进一步优化保定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3.4.2领导重视,合理分配和培养学校的体育人力资源

3.4.3充分合理的运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

3.4.4加强所设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锻炼的联系

3.4.5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理念

3.4.6健全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机构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以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课余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和大学生终生体育观念的形成。
   本文在立足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保定市课余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走访保定市各个高校,对保定市11所高校的体育教师、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最后进行分层等比例随机抽取。结果显示,可供保定市大学生选择的课余生活方式较多,但在课余生活中,选择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高校行政部门对课余体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等物质基础的严重匮乏;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不够浓郁;大学生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理念还比较淡薄;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机构还不健全等。
   本文依据影响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针对当前保定市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和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提出如下关于保定市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展开多领域、多渠道筹措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资金和物质来源;加强高校领导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理念;充分合理的运用现有体育设施资源;加强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宣传推广;加快保定市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骨干专业体育知识的培养。丰富其相应人力资源;提高保定市高校体育课余体育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强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信息宣传功能鼓励大学生健康消费。并提出建议:
   加强学校对大学生课余体育规划建设的系统化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宏观调控的职能。高校体育部及相关部门如工会、团委、学生处等要明确在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中的职责,加强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政策的制定、落实以及过程监督环节的调控,将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将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目标纳入高校教育的指标体系。
   广泛开展传统项目,缓解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遍匾乏现象。公共体育设施少,已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瓶颈”。由于目前学校财政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来兴建体育设施,因此,可鼓励大学生多学习像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保定铁球类似一些终生实用且又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少的压力的体育健身项目,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
   加强宣传工作,改善体育健康理念,引导体育行为消费多元化。充分应用高校一切宣传方式,加大对新体育、全面健身和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宣传,使人们意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学校可在多方面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公益、无偿的或低偿、有偿的健身、康复、休闲、娱乐等体育活动。

著录项

  • 作者

    葛艳明;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建国;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807.41;
  •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