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契约治理论、资源能力论和生产关系论的比较与综合
【6h】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契约治理论、资源能力论和生产关系论的比较与综合

代理获取

摘要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载体和标志之一,它的健康、持续成长更是经济社会繁荣、国力强盛的根本柱石。鉴于此,企业成长问题就成了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本文将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分为三个流派:契约治理论、资源能力论和生产关系论。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在构建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框架的前提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三派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进行必要的理论综合,这对于我国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和宏观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构建包括方法论和理论本体两个部分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框架,为后文的比较研究限定对象和主题;(2)在方法论层次对三派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进而进行必要的综合,为后文的工作奠定方法论基础;(3)在理论本体层次对三派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围绕企业与企业成长观和企业成长动力观这两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适当的理论综合。
   纵观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企业成长理论”是比“企业理论”更合适、针对性更强的提法,而且也是所有企业问题研究的目标和归宿。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框架包括方法论和理论本体两个部分。
   第二,契约治理论和资源能力论是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机械孤立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的。相比之下,生产关系论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社会人”假设出发,运用辩证整体的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的。本文认为生产关系论的研究方法论在根本上是更加合理和更具说服力的,因此,进行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应该根本坚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社会人假设,在辩证整体的研究方法中借鉴西方理论中的契约交易方法、知识能力演化方法等具体方法才是合理的研究方法论选择。
   第三,契约治理论将企业视为契约的纽结,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交易关系形成的契约集合。因此,企业成长被视为契约完善和治理结构效率提高的过程。资源能力论将企业视为资源、知识和能力的集合,因此,企业成长被视为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企业知识存量增加的过程。生产关系论将企业视为资本通过劳动谋求自身增殖的浓缩生产关系的组织,企业的根本特征在于其浓缩生产关系并生产剩余价值和增殖资本的生产性特质。因此,企业成长被视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关系的演进,企业组织变迁的综合过程。本文认为,企业是通过生产性劳动生产并增值社会财富,进而将财富分配给利益相关者的组织,企业的本质在于其生产关系载体的特质。企业成长表现在历史维度的组织演进和现实维度的规模和组织扩张,企业成长根本上是企业内部生产性劳动和企业规模与组织结构的辩证矛盾运动过程,在生产性劳动的基础上,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结构演化和生产关系的演进,而生产性劳动进而生产劳动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结构的演化,企业的契约结构会不断完善,知识存量会不断增加。
   第四,契约治理论者在企业契约观的基础上认为设计合理、执行有力的治理结构视为企业成长的最重要动力来源,强调保护和激励企业缔约各方专用性资产投资,同时规避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意义,这在现实中集中体现在企业董事会构成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上。资源能力论者在企业能力、知识观的基础上认为企业内部的资源运用产生的企业能力,以及正确运用资源的知识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源。生产关系论在企业生产观的基础上强调分工与协作、资本和劳动力、管理和技术创新是影响剩余价值的重要因素,进而也就成了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源。本文认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源是生产性劳动,分工与协作是生产性劳动的经济形式,契约是生产性劳动的法律形式和约束条款,知识创新与积累根本上是生产性劳动的产物,并在应用中推动者生产性劳动的发展,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管理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成长的动力是以生产性劳动为根本动力源的一组分力形成的成长合力,在这个合力的作用下,企业实现了可持续性的长期成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