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及潜在消费偏好的影响
【6h】

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及潜在消费偏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数量理论

1.2 数字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3 背景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1.4 数字结合背景对时间知觉影响的研究

1.4.1 背景结合数字对经历时间知觉的影响

1.4.2 未来时间知觉的相关研究

1.4.3 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的影响

1.5 时间与消费偏好之间关系的研究

1.5.1 潜在消费偏好的研究

1.5.2 消费偏好(时间贴现)的不对称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以往研究的价值与不足

2.2 研究设想

2.3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

3 实验

3.1 实验一

3.1.1 实验目的

3.1.2 被试选取

3.1.3 实验材料与刺激

3.1.4 实验设计

3.1.5 实验程序

3.1.6 实验结果

3.1.7 讨论

3.2 实验二

3.2.1 实验目的

3.2.2 被试选取

3.2.3 实验材料与刺激

3.2.4 实验设计

3.2.5 实验程序

3.2.6 实验结果

3.2.7 讨论

3.3 实验三

3.3.1 实验目的

3.3.2 被试选取

3.3.3 实验材料与刺激

3.3.4 实验设计

3.3.5 实验程序

3.3.6 实验结果

3.3.7 讨论

4 综合讨论

4.1 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的影响

4.2 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及潜在消费偏好的影响

4.3 未来时间知觉的不对称

5 结论

6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时间、数量和空间的表征是个体认知加工的基本内容,且时间和数量加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Walsh(2003)的ATOM指出,时间、数量、空间有共同的度量体系,所有的信息(可数和不可数)都可被表征为心理数量,在个体的认知系统中时间、数量、空间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影响。
   时间知觉可以分为:经历时间知觉和未来时间知觉。在经历时间知觉的研究中表明,数字量的大小会对经历时间知觉产生影响,大数量呈现时个体倾向于高估时间,小数量呈现时个体倾向于低估时间。当数字结合背景时,其对经历时间知觉的影响也是如此。关于未来时间知觉的研究甚少,只有部分研究表明,当数字结合背景时其对未来时间知觉会产生影响,但没有说明具体的影响结果。未来时间知觉又分为延迟时间知觉和提前时间知觉。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对未来时间的知觉在消费选择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对未来延迟等待的消费选择中,人们都愿意及时消费。同时研究发现存在延迟兑现和提前兑现时间贴现不对称现象。本研究从数字结合背景对经历时间知觉的影响出发,以ATOM为理论背景,把数字结合背景与未来时间知觉及潜在消费偏好联系起来,来探讨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延迟时间知觉和提前时间知觉及潜在消费偏好的影响。
   本研究共有三个实验,均采用对未来时间的复制法,均为被试内设计。
   实验一分为三种条件:首先回答问题:“假如你现在中奖了,领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即领取500元,而另一种需要等待“3个月”或“13周”或“91天”,那么你觉得到时候至少领取多少现金才值得?”,接着屏幕中央会呈现“3个月”或“13周”或“91天”,分别让被试想象“从今天开始到X后的这段时间有多长”,然后进行复制,结果表明较小数字结合背景表示时间时,被试对未来延迟时间的时间贴现率显著小于呈现大数字结合背景时的时间贴现率,被试对未来延迟时间的估计显著短于呈现大数字结合背景时的估计值。
   实验二也分为三个条件:首先回答问题:“假如你现在中奖了,领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X后领取1000元,而另一种是立即领取,那么你觉得立即领取多少现金与X后领取1000元等效?”,接着屏幕中央会呈现“3个月”、“13周”、“91天”,分别让被试想象“从X后的今天到今天的这段时间有多长”,然后进行复制,结果表明较小数字结合背景表示时间时,被试对未来提前时间的时间贴现率显著大于呈现大数字结合背景时的时间贴现率,被试对未来提前时间的估计显著短于呈现大数字结合背景时的估计值。
   实验三也分为三个条件:首先回答问题:“假如你现在中奖了,领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半年后领取现金3000元,而另一种是提前X领取,那么你觉得提前X领取多少现金与半年后领取现金3000元等效?”,接着屏幕中央会呈现“3个月”、“13周”、“91天”,分别让被试想象“从半年后的一天开始向前倒推X的这段时间有多长”,然后进行复制,结果表明较小数字结合背景表示时间时,被试对未来相对提前时间的时间贴现率显著大于呈现大数字结合背景时的时间贴现率,被试对未来相对提前时间的估计显著短于呈现大数字结合背景时的估计值。
   经过三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有影响,且数字越大,个体对未来时间知觉越长,且与未来时间的方向无关。未来时间知觉的加工机制可能与经历时间知觉的加工机制存在部分相同,也有可能存在“时间数字线”。
   (2)数字结合背景对未来时间知觉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个体的潜在消费偏好,且无论在未来延迟时间情境中还是未来提前及相对提前时间的情境中,被试都愿意选择及时消费。
   (3)个体对未来时间的知觉存在不对称现象,在未来延迟时间情境中个体对其的知觉大于在未来提前及相对提前时间的情境,对未来延迟时间进行加工和未来提前时间进行加工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机制,也就说方向是未来时间加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个体对未来时间的知觉的不对称也极有可能是未来延迟兑现和提前兑现时间贴现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