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烷氧羰基-4-苯基(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
【6h】

2-烷氧羰基-4-苯基(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内外苯并硫氮杂卓的研究进展

1.2 本课题组对1,5-苯并硫氮杂卓的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5b~5j、6a~6e、7a~7f的合成及5a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

2.1 引言

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3 产物表征

2.3.1 产物5b~5j、6a~6e、7a~7f的物理常数及产率

2.3.2 产物5b~5j、6a~6e、7a~7f的主要IR特征

2.3.3 产物5b~5j、6a~6e、7a~7f的1H NMR数据

2.3.4 产物5b~5j、6a~6e、7a~7f的13C NMR数据

2.3.5 产物5b~5j、6a~6e、7a~7f的MS、HMRS、元素分析数据

2.4 目标化合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结果与讨论

2.4.4 高活性杂卓2-乙氧羰基-4-苯基/(4-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5a,5b抗真菌活性的进一步研究

2.4.5 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13a~13c、16a~16f、17a~17f、18a~18f的合成及A~F抑真菌构效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杂卓衍生物的合成

3.3 产物的表征

3.3.1 产物13a~13c、16a~16f、17a~17K 18a~18f的物理常数及产率

3.3.2 产物13a~13c、16a~16f、17a~17f、18a~18f的主要IR特征

3.3.3 产物13a~13c、16a~16f、17a~17f、18a~18f的1H NMR数据

3.3.4 产物13a~13c、16a~16f、17a~17f、18a~18f的13C NMR数据

3.3.5 产物13a~13c、16a~16f、17a~17f、18a~18f的HRMS数据

3.4 目标化合物抑菌活性测试

3.4.1 实验部分

3.4.2 实验结果

3.5 2-烷氧羰基-1,5-苯并杂卓合成的研究

第四章 实验部分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杂卓衍生物的合成

4.2.1 2-溴-1-苯乙酮9a~9c的合成(以9a为例)

4.2.2 磷烷11a~11c的合成(以11a为例)

4.2.3 3-芳基-1,2-丙烯-3-酮12a-12c的合成(以12a为例)

4.2.4 杂卓化合物13a~13c的合成(以13a为例)

4.2.5 α,β-不饱和酮14a~14f的合成(以14a为例)

4.2.6 硫氮杂卓15a~15f的合成(以15a为例)

4.2.7 还原硫氮杂卓16a~16f的合成(以16a为例)

4.2.8 氧氮杂卓17a~17f的合成(以17a为例)

4.2.9 氮氮杂卓18a~18f的合成(以18a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1,5-苯并硫氮杂卓是一类具有药物活性的七元杂环化合物,研究表明1,5-苯并硫氮杂卓类衍生物具有抗真菌、抗焦虑、抗痉挛、抗高血压等作用。因此其合成、结构和药物活性的研究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领域。
  本课题组致力于1,5-苯并硫氮杂卓及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并发现其中部分化合物对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2-乙氧羰基-4-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5a(图2所示)和2-烷氧羰基-4-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A、B、C、D、E、F(图3所示)。为了考察上述高活性杂卓衍生物抗真菌的关键结构,即药效团,本论文以杂卓5a和杂卓A~F为基本结构,通过改变或去掉杂卓分子中2位上的烷氧羰基、还原杂环中的C=N双键、改变杂环上S原子为其它杂原子等方法,合成一系列新型1,5-苯并杂卓衍生物,并评价其抑真菌活性。以此来考察上述原子或官能团对高活性杂卓衍生物5a、A~F抑真菌活性的贡献,从而探索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本论文研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高活性的杂卓5a为研究对象,开展构效关系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一、化合物的合成:以取代苯1、戊二酸酐、醇和2-氨基硫酚为原料,经傅-克氏酰基化等四步反应,合成杂环4位为不同取代苯的1,5-苯并硫氮杂卓5b~5j。5a~5f分别经氧化、还原得到6a~6f、7a~7e。
  二、用抑菌圈法评价合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大部分化合物抑菌活性较差甚至消失,表明:2位乙氧羰基、4位苯基对位取代、C=N三个活性基团对抑制真菌有重要作用,S原子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确定;化合物5b对新生隐球菌有好的抑制作用,表明4位苯基对位取代基为氟或氢的化合物有好的抑真菌活性。
  三、对发现的高活性杂卓5a、5b的抑菌活性进一步评价,包括其浓度梯度、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的测试。
  第二部分,以高活性化合物A~F为研究对象,展开构效关系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一、合成:(1)以苯乙酮8、溴化铜、多聚甲醛和2-氨基硫酚为原料经wittig反应、迈克尔加成等七步反应,得到1,5-苯并硫氮杂卓化合物13a~13c;(2)以苯乙酮8、乙醛酸和不同醇经羟醛缩合、酯化得α,β-不饱和酮14a~14c,14a~14c与2-氨基硫酚反应合成硫氮杂卓16a~16f;与2-氨基苯酚反应合成氧氮杂卓17a~17f;与二苯胺反应合成氮氮杂卓18a~18f。
  二、抑菌活性的评价: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抑真菌活性测试,合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较差甚至消失,表明2位酯基、C=N、S原子对抑菌活性有重要作用。
  三、从催化剂、溶剂和温度等方面对合成1,5-苯并氧氮杂卓、二氮杂卓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简单、便捷的合成路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