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常常”、“往往”的偏误分析
【6h】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常常”、“往往”的偏误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常常”、“往往”的本体研究概况及偏误类型分析

第一节 本体研究概况

一、“常常”和“往往”的次类归属

二、“常常”和“往往”的对比研究

第二节 “常常”和“往往”的偏误类型分析

一、“常常”、“往往”的错序偏误

二、“常常”、“往往”的误代偏误

三、副词“常常”、“往往”的冗余偏误

四、小结

第二章 “常常”、“往往”的偏误原因分析

第一节 从本体研究的角度分析原因

第二节 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分析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

二、目的语负迁移

三、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影响

第三节 从教育双方的角度分析原因

一、课堂教学的失误

二、教材编写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对“常常”、“往往”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优化教学方法

一、课前预测难点

二、注重对比讲解

三、多种习题强化

第二节 科学编写教材

一、合理设计课文

二、配备中文释义

三、细化注释说明

四、吸收科研成果

第三节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近义副词不同时讲解

二、针对不同的使用频率,采取不同的教学建议

三、慎用汉外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汉语中,时间副词意义空灵、句法复杂。学习时,一般会涉及时间副词的语义、句法、语用以及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外国学习者缺乏对汉语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且对汉语时间系统认识不足,所以其学习时间副词的难度可想而知。“常常”和“往往”是一对近义副词,两者都表示行为、动作或情况经常发生。有时两者可以互相替换而原句义不变,有时即使两者可以替换,但替换后的句义与原句义相比变化较大。还有些情况是两者根本不能替换,为什么在某些语境下“常常”、“往往”能够相互替换而句义并不发生改变,而在某些语境下两者互换后的句义与原句义相差较大,甚至根本不能把两者进行替换。这对近义副词替换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替换后语义又有何变化呢?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到的共51例含有“常常”、“往往”的偏误语料为研究依据,对外国学习者使用“常常”、“往往”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两者出现的偏误类型,探讨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对“常常”、“往往”的第二语言教学提出建议,旨在为汉语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提供建议和参考,从而帮助外国学习者高效、快速地习得汉语时间副词。本文的内容不仅可以为时间副词的本体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促进词汇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深入融合,达到完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理论体系的目的。本文的论述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语料来源,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是综合概括前人对“常常”、“往往”进行的本体研究。以往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常常”、“往往”的次类归属和异同点的比较。然后借助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常常”、“往往”的偏误类型。研究发现外国学习者学习“常常”、“往往”的偏误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错序、误代、冗余。
  第三部分是从本体研究、学习者自身、教育双方这三个方面,阐释外国学习者使用“常常”、“往往”产生偏误的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优化教学方法、科学编写教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来探讨如何规避偏误。
  第五部分是结论。这部分总结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常常”、“往往”的正误使用情况,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得到解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