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沟硬蜱种群生态及蜱传病原体研究
【6h】

全沟硬蜱种群生态及蜱传病原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蜱与人兽共患病

2.蜱类生态学

2.1 气候因素

2.2 生境特征因素

2.3 宿主因素

3.蜱传病原体生态学

3.1 气候因素

3.2 生境特征因素

3.3 宿主因素

4.宿主-蜱-病原体动态变化关系

4.1 生境破碎化

4.2 城市化

4.3 土地利用

4.4 家畜

4.5 人类行为

5.全球变化和蜱传疾病的传播

5.1 气候变化

5.2 旅行和贸易

6.结语

第一章 全沟硬蜱种群分布和季节动态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地点

1.1.2 羊体寄生情况

1.1.3 啮齿类动物寄生情况

1.1.4 自然环境中的全沟硬蜱

1.1.5 数据统计

1.2 结果

1.2.1 全沟硬蜱羊体寄生季节发生数量及动态

1.2.2 全沟硬蜱羊体寄生位点

1.2.3 全沟硬蜱幼蜱和若蜱在啮齿类动物寄生数量及动态

1.2.4 自然环境中全沟硬蜱季节发生动态

1.2.5 可控自然环境全沟硬蜱宿主找寻行为及吸血特性

1.3 讨论

第二章 全沟硬蜱生活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蜱的采集和饲养方法

2.1.2 全沟硬蜱成蜱生物学特性

2.1.3 全沟硬蜱幼蜱和若蜱生物学特性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实验室条件下全沟硬蜱生活史

2.2.2 全沟硬蜱吸血特点及体重变化

2.2.3 全沟硬蜱产卵特性

2.3 讨论

第三章 全沟硬蜱病原体感染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全沟硬蜱的采集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在全球广泛分布,范围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地海到太平洋,不仅包括前苏联(主要是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而且有一些分布在波兰、中国北部、蒙古、韩国以及日本北海道岛和附近的几个小的岛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全沟硬蜱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西、新疆、西藏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扩张、土地利用、人类户外运动行为增加等多种原因,导致蜱类种群分布面积逐渐扩大,蜱传病原体增多。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全沟硬蜱在河北、内蒙古、宁夏、天津、北京已经有分布,甚至河南也有发现,提示其种群分布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蜱作为一种专性吸血的寄生动物,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现在已经证明蜱可以携带原生生物、细菌、立克次氏体、原虫和病毒。在中国,全沟硬蜱主要是莱姆病,埃立克体病,巴贝西虫病,立克次体病和森林脑炎的传播媒介,对人和家畜威胁巨大,而这些蜱传疾病的分布与全沟硬蜱种群分布相一致。
  本研究以全沟硬蜱为研究对象,在内蒙古中俄边境地区的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研究这种蜱的分布、种群动态变化、季节消长和宿主寄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全沟硬蜱主要在保护区林区内的灌丛和草地上滋生,全沟硬蜱的成蜱在4月上旬开始出现找寻宿主吸血,5月下旬出现活动高峰,至8月上旬停止活动。活动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幼蜱和若蜱活动期相似,都在5月开始出现,直到9月中旬消失,活动高峰在6、7、8月份出现多次。全沟硬蜱成蜱主要侵袭羊体颈部和躯干部,耳部、犄角部、面部也会被侵袭,未见侵袭啮齿类动物。幼蜱、若蜱主要侵袭啮齿类动物的耳部和面部。9月后,在羊体上未发现越冬的成蜱寄生,在野外自然环境也未能通过拖旗法捕获到成蜱。
  本研究又通过实验设计,调查了全沟硬蜱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活史中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全沟硬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在兔体吸血,非寄生期在可控实验环境生活状况,观察并记录其发育阶段生活史参数。结果表明全沟硬蜱幼蜱吸血前期、吸血期和蜕皮期合计为25.6天;若蜱吸血前期、吸血期和蜕皮期合计为29.3天;雌蜱吸血前期、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合计为36.6天;卵孵化期为31.7天。完整生活史需123.2天(范围93~149天),雌蜱饱血体重与生殖力呈显著相关(r=0.716,p<0.001),雌蜱的生殖效率指数为4.35。卵的孵化率平均为88.5%。
  从内蒙古中俄边境地区采集全沟硬蜱,选择其中的224只,通过PCR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蜱携带病原体情况。结果表明,在中俄边境地区的全沟硬蜱携带有莱姆病螺旋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4.02%、4.91%、0.89%,说明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是这三种蜱传病原体的自然疫源地。未检测到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也未发现有这些病原体共感染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