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足迹的昌黎县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研究
【6h】

基于生态足迹的昌黎县生态安全时空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足迹研究

1.2.2 生态安全研究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生态足迹

2.1.2 生物生产性土地

2.1.3 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

2.1.4 生态压力指数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足迹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人地关系理论

2.3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2.3.1 生态足迹计算

2.3.2 生态承载力计算

2.3.3 生态盈亏计算

2.2.4 生态压力指数计算

3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自然条件

3.1.1 气候条件

3.1.2 地形地貌

3.1.3 水文条件

3.1.4 自然资源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

4 昌黎县生态安全时空差异分析

4.1 昌黎县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4.1.1 昌黎县生态足迹分析

4.1.2 昌黎县生态盈亏分析

4.1.3 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分析

4.2 昌黎县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分析

4.2.1 昌黎县生态足迹构成

4.2.2 昌黎县生态足迹时空差异

4.3 昌黎县生态盈亏时空差异

4.3.1 昌黎县生态盈亏构成

4.3.2 昌黎县生态盈亏时空差异

4.4 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时空差异

4.4.1 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变化

4.4.2 人均生态压力指数空间变化

4.5 对策建议

4.5.1 保护耕地资源

4.5.2 提升生态承载力

4.5.3 将生态足迹账户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4.5.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空间,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人类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生态压力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已成为了当前安全科学的前沿领域。本研究利用昌黎县统计数据,通过计算2004年、2009年和2014年昌黎县生态足迹的变化、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三个时期的生态盈亏和生态压力指数,对昌黎县生态安全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昌黎县生态足迹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4年的1855669.95hm2,到2009年的2306458.60hm2,再到2014年的2546107.01hm2,十年间增加了690437.06hm2,表明昌黎县所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逐年增加,对生态安全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2.昌黎县总体生态盈亏呈现生态赤字情况,且生态赤字呈增加的变化趋势,生态盈亏总量由2004年的-99866.1807hm2上升到2014年的-953698.6011 hm2,可见昌黎县生态安全一直处于危险状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受到的威胁逐渐加大,亟需提出生态安全治理措施。
  3.2004-2009年昌黎县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2004年为1.1,为较不安全状态,2009年和2014年分别为1.52和1.87,均处于很不安全状态。其中很不安全区则主要分布在安山镇、大蒲河镇和茹荷镇;极不安全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泥井镇和北部的昌黎镇、两山乡。
  4.根据昌黎县生态安全差异变化情况及现状,提出昌黎县生态安全改善措施,其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重中之重,完善生态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生态安全补偿机制是保证生态安全的根本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