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人性观视域下的人类生存矛盾及解决
【6h】

马克思人性观视域下的人类生存矛盾及解决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解决生存矛盾以马克思人性观为指导

(一)哲学史上的人性观

1.中国哲学史上的人性观

2.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性观

(二)马克思人性观的基本思想

1.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关系

2.从人的自然属性中关注人性

3.从人的社会实践中关注人的本质

(三)人性与人类生存

1.从人性二重矛盾属性中看扬善惩恶机制

2.完善人性必须要道德修养

二、生存矛盾之一:人与自然的矛盾及解决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

(二)人与自然的矛盾

1.科技与人文

2.环境与利益

(三)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

1.环境道德教育

2.合理的利益理念

3.注重人文精神

三、生存矛盾之二:人与社会的矛盾及解决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

(二)人与社会的矛盾

1.索取与奉献

2.生存与发展

3.人治与法治

(三)人与社会矛盾的解决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四、生存矛盾之三:人与人的矛盾及解决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人关系的观点

(二)人与人的矛盾

1.疏离与亲密

2.信任与怀疑

(三)人与人矛盾的解决

五、生存矛盾之四:人与自身的矛盾及解决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身关系的观点

(二)人与自身的矛盾

(三)人与自身矛盾的解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关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的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在马克思看来,离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就不能理解人。本文以人的生存矛盾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视角,分为四大部分对人与自然的矛盾及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及解决、人与人的矛盾及解决、人与自身的矛盾及解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的架构如下:
  绪论部分,阐述了文章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指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的人性观为指导,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根本问题,本身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因此,研究马克思的人性观上尤为重要。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阐释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也会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大的实践意义和作用。其次,在这一部分还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视野下人类自身生存所产生的矛盾而予以解决的国内外研究的一些成果,简单梳理了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最后列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使用逻辑分析、文献分析和实证调研等方法来研究这一个课题。
  论文的主体框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解决生存矛盾以马克思人性观为指导。首先论述了哲学史上的人性观,包括中国哲学史上的人性观和西方哲学史上的人性观。其次阐述了马克思人性观的主要思想,再次说明了人性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联。
  第二部分,阐述了人与自然矛盾及其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最初的和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所遭遇的最基本的矛盾。一方面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改变了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道德教育、合理的利益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等对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第三部分,阐述了人与社会的矛盾及其解决。从本质上来说,人与社会在利益目标追求上是一致的,在一个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够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里,人与社会应该是和谐的。但现实中的矛盾重重,主要体现在索取与奉献之间、生存与发展之间、人治与法治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抗。因此决定了我们不得不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寻找一条出路,该出路的构建应当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稳定与改革的关系这两个方面。
  第四部分,阐述了人与人的矛盾及其解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和信息工具的发达,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泛,人与人的关系也显得越来越复杂,使疏离与亲密、信任与怀疑矛盾突现。所以矛盾能否化解成为人人信任的关键,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第五部分,阐述了人与自身的矛盾及其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围绕人展开。社会的各种矛盾,从根本上讲无非就是人的矛盾。人是一个矛盾复杂体,重要的是人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问题的选择,并按照自己正确的选择去行为。
  总之,人的生存矛盾就是一个大的系统的问题。人性是美好的,但在改造世界并改造人本身的过程中,却有了如此多的复杂的矛盾,我们要把人从那种不合理的存在方式中拯救出来,减少贪婪,抑制占有欲,适度地和良性地发展社会经济,在使我们所处的社会达到一个“和谐”状态的同时,也使的自己的精神价值得到切实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