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符号学视域下《犯罪心理》意识形态研究
【6h】

符号学视域下《犯罪心理》意识形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犯罪心理》的三种意识形态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自我矛盾

一、自我限制的自由权利

二、极端化的非理性崇拜

第二节 个人主义的双重边缘

一、自我实现的正面图景

二、利己主义的负面图景

第三节 宗教思想的三种形态

一、宗教与本能原罪

二、宗教与英雄主义

三、宗教与种族歧视

第二章《犯罪心理》的符号系统及其意识形态表达

第一节 宗教符号:极端信仰与价值追求

一、使命召唤的幻想:狂热的宗教信仰

二、宗教约束的反抗:极端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暴恐符号:自由主义的极端表达

一、暴力行为符号:对他者自由的限制

二、恐怖血腥符号:对异常的极端追求

第三节 种族符号:平等与歧视的悖论

一、赋予黑人权利:对种族歧视的积极反抗

二、减少黑人罪案:对种族话语的消极规避

第三章《犯罪心理》的符号矩阵及其意识形态表达

第一节 犯罪与反犯罪:公平正义的维护

一、犯罪与反犯罪者的对立关系

二、对抗性语义:公平正义的破坏与维护

第二节 健全与缺陷:平等诉求的实现

一、受害者与犯罪者的非对立关系

二、非对抗性语义:自我实现的平等权利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是CBS出品的犯罪剧情电视剧,讲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下属的行为分析部(简称“BAU”)中的一支心理侧写队伍的探案经历。作为一种电视文化产品,《犯罪心理》对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宗教信仰等美国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表达,这种表达主要体现在对自由主义的自我矛盾、个人主义的双重边缘和宗教思想的三种主要形态的内涵的解读。
  《犯罪心理》对美国意识形态的表达和传播是通过多种角度实现的。从符号学理论出发,《犯罪心理》通过建构其特有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符号系统及符号意指系统,实现了意识形态的承载和表达。《犯罪心理》影像符号系统以恐怖暴力符号、种族符号和宗教符号为主体,通过描绘美国社会犯罪案件中狂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行为、不计后果的血腥暴力行为,以及与现实社会不相符的种族角色设置和种族主义行为,体现了美国社会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中,对于自由权利和个人价值的极端追求,对于宗教信仰的解读偏差,以及在种族议题中仍然存在的不平等和歧视观念。
  在符号学理论视野下,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分析方法入手,《犯罪心理》可以抽象为X、反X、非X、非反X四种功能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语义矩阵,并通过矩阵实现对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犯罪心理》主要设置了反犯罪者、犯罪者、受害者和辅助者四种角色,而且在四种角色之间建构出对立关系、辅助关系、非对立非辅助关系等关系类型,表达出美国社会及个体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自强自立、自我实现、对抗权威等美国精神的多元解读。美国精神是美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模糊性表达,它所关涉的多种价值观念,从根本上都可归结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宗教信仰三种意识形态。在符号学视域下,《犯罪心理》的符号系统及符号意指实践,建构出独特的美国意识形态表达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