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音乐创作研究
【6h】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音乐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概述

第一节 音乐舞蹈史诗

一、音乐舞蹈史诗的概念

二、音乐舞蹈史诗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西柏坡的背景概述

一、西柏坡的地理条件

二、西柏坡的经济条件

三、西柏坡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来源

二、创作过程

三、创演访谈

第二章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音乐创作研究

第一节 音乐作品简述

第二节 音乐创作的曲式分析

一、序曲《记住西柏坡》

二、表演唱《酸枣刺》

三、表演唱《快快跟上咱平山团》

四、男中音独唱《攻克石门》

五、男生小合唱《沕沕水》

六、女高音独唱《磨盘上布下百万兵》

七、男女声对唱《西柏坡的思念》

八、男高音独唱《进京赶考》

九、尾声《在路上》

第三节 音乐创作的配器分析

一、乐队编制

二、配器分析

第四节 音乐创作特点

一、调式调性

二、节奏节拍

三、句式结构

第五节 剧目结构的“曲式化”

第三章 音乐创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第一节 音乐创作的艺术性

一、作品的原创性

二、配器的丰富性

三、曲调的民族性

四、意境的唯美性

五、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 音乐创作的思想性

一、“教学与实践”的互补性

二、“教学与创演”的传播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舞蹈史诗”这种艺术体裁共有三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1964年的《东方红》、1984年《中国革命之歌》和2009年《复兴之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文献、史料研究可知: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音乐舞蹈史诗”这种体裁不管是在音乐表现力、故事还原力、历史叙述力、舞台表现力等都是较其它文艺演出而言略胜一筹。换言之,音乐舞蹈史诗如同其定义一样,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展现特征。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暨中共中央“进京赶考”66周年,河北师范大学选择这种“综合性”的艺术体裁去展现西柏坡这个极具“红色精神”的革命圣地。该剧目是河北师大师生的原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向大家讲述了共产党历史上“最后一个根据地”的故事,包含了师大人对西柏坡圣地以及共产党的深情热爱。
  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笔者亲身参与了《西柏坡》的刨演过程,深受感动,因此选取了《西柏坡》中的音乐创作作为研究对象。论文结构如下:在前言部分对“音乐舞蹈史诗”这种体裁的代表作品进行简要论述,对选题原因以及选题依据进行理论论述。在论文第一部分对“音乐舞蹈史诗”的体裁进行历史追溯与概念定义;对“音乐舞蹈史诗”的代表作品进行研究现状的梳理;对西柏坡的概况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音乐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和概括总结。第二部分重点是对《西柏坡》的音乐创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即: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与配器分析,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特点等。第三部分在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的同时,对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音乐创作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进行理论高度的总结概括。
  综上所述,在获得研究结论的同时,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这部作品,并且力图探索,在师范类院校原创作品在创作实践和教学中产生新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