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人间乐园》的生态解读
【6h】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人间乐园》的生态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与代表作《人间乐园》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自然生态的恶化与重建

第一节 自然生态的恶化

一、褐色风景解构自然风景

二、人类中心主义摧残与践踏自然生命

第二节 自然生态的重建

一、复现阿卡迪亚式自然美景

二、建构互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关系

第二章 社会生态的失衡与人间乐园的追寻

第一节 逻格斯中心主义在社会生态中的多维呈现

一、经济大萧条凸显阶级压迫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剧社会生态的失衡

三、性别歧视使女性沦为“他者”

第二节 追寻人间乐园

一、构想诗意栖居家园

二、梦想乌托邦社会

第三章 精神生态的异化与精神主体的重构

第一节 多重生态危机下精神生态的异化

一、生存困境导致精神病态

二、欲望膨胀导致道德沦丧

第二节 重构人与内心的和谐关系

一、汲取自然之力

二、呼唤美好天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早期代表作《人间乐园》蕴含丰富且深遂的生态思想,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生态恶化、社会生态失衡与精神生态异化的深刻忧虑,而且探寻了重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和谐关系的具体途径。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介绍了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及其代表作《人间乐园》,评述了国内外欧茨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揭示《人间乐园》中反映的20世纪中期日益恶化的人与自然关系,表达欧茨对自然生态危机的忧虑以及重建自然生态的诉求。自然生态的恶化体现为:一方面,工业文明造就的褐色风景解构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使人类与美好的自然疏离,失去了诗意栖居的空间;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处于驯服与被驯服、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关系,具体体现为人类中心主义审美方式“审美剥夺”残害植物、运动型狩猎与食肉文化践踏动物。《人间乐园》表达了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诉求。首先,作品复现了阿卡迪亚式自然美景,旨在与工业文明造就的褐色风景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其次,作品倡导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互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关系,提倡人与植物平等相融的生态审美方式,以及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动物伦理观。
  第二章剖析《人间乐园》中反映的美国社会生态失衡的现实,表达欧茨重建和谐社会生态、追寻人间乐园的美好愿望。主导人与自然关系的逻格斯中心主义在社会生态中具有多维呈现,诸如阶级压迫、国家冲突与性别歧视等。作品勾勒了理想中的诗意栖居家园与乌托邦社会的美好图景。理想家园与社会的建构离不开自然,自然始终为人类施放大地之母的爱意,是人类的栖居家园与生命之根,故与美好自然保持亲近圆融的关系是人类建构和谐社会生态的具体途径之一。
  第三章描绘《人间乐园》中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经济发展时期美国人荒芜不堪的精神面貌,作品呼唤复归人与内心的和谐关系。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双重生态危机中的主人公,大多失去了美好的人性与善良的品质,信仰缺失、精神病态、贪欲膨胀、价值观严重裂变。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生态失衡造就的生存困境引发人类的心理疾病与精神崩溃;另一方面,美国社会错误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导致人美好天性的丧失与道德的沦丧。作品呼唤人类汲取自然之力,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回归美好的人性,诗意地栖居于人间乐园。
  结语指出《人间乐园》具有深刻的反讽意蕴,凝聚着欧茨对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心关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态良知,故研究其生态思想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