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5年亚冠联赛中国各队前场30米区域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
【6h】

2015年亚冠联赛中国各队前场30米区域进攻技战术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研究现状

1.1 在进攻区域方面的研究

1.2 在进攻手段方面的研究

1.3 进攻中传球方式方面的研究

1.4 在射门方面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前场30米区域内传球技战术特征分析

3.1.1 传球总体特征与分析

3.1.2 传球距离特征与分析

3.1.3 传球连续性特征与分析

3.1.4 传球方向特征与分析

3.1.5 传球威胁性特征与分析

3.2 射门与进球技战术特征分析

3.2.1 射门与进球总体特征与分析

3.2.2 射门方式特征与分析

3.2.3 射门与进球区域关系特征与分析

3.2.4 进球时间分布特征与分析

3.3 个人运球突破技战术特征与分析

3.3.1 个人运球突破方法运用特征与分析

3.3.2 个人运球突破区域技战术特征与分析

3.3.3 不同位置队员个人运球突破研究与分析

3.4 局部进攻技战术运用的特征与分析

3.4.1 局部进攻技战术的总体特征与分析

3.4.2 不同区域内局部进攻技战术的研究与分析

3.5 整体进攻技战术研究与分析

3.5.1 整体进攻方式运用情况特征

3.5.2 边路进攻技战术的选择与分析

3.5.3 中路进攻技战术特征与分析

3.5.4 转移进攻技战术特征与分析

结论与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亚冠联赛又称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是由亚足联每年举行的亚洲足球俱乐部竞赛,参赛球队来自亚足联属下排名前11位的国家的联赛。亚冠联赛作为亚洲最高等级的足球俱乐部赛事,相当于欧洲的欧洲冠军联赛及南美洲的南美解放者杯,它有亚洲最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表现出的技战术主导思想代表了亚洲最高水平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所以亚洲冠军联赛是研究和跟踪亚洲高水平足球运动发展的动态窗口。本文主要通过录像观察法对2015-2016年赛季亚冠联赛中国四支俱乐部球队即广州恒大、广州富力、北京国安、山东鲁能四支球队从小组赛、淘汰赛、决赛总共34场比赛相关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整理,把进攻区域按常规划分为中、肋、边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国四支球队和对手较量的进攻规律和进攻特点,从中发现中国球队和亚洲其他高水平俱乐部在前场30米区域的进攻差异和存在问题,以此为我国各级别训练队提供一些训练的理论依据和必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1、在前场30米区域内传球以短传为第一选择,中长距离和长距离传球次之,说明短传配合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传球方式和进攻推进方式。2、前场30米区域以2-4脚的连续传递为主,效果也最为显著,随着连续传递次数越多失误率也就越高。3、淘汰赛阶段在前场30米随着强度的提高,节奏加快,传球的次数与频率高于小组赛,随着传球次数的增多,进攻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在比赛中取得更出色的成绩。4、前场30米区域中B进球数为28球,其次是中A进6球,然后是肋B区域的5球,肋A和边B各1球,边B区域没有进球,说明中B是射门最佳区域,更能将射门转化为进球。5、前场30米区域进球数量受射门距离、角度等因素的影响。越靠近球门威胁性越大,射门成功率越高,掌握好射门最佳的角度能够提高进攻有效性,提高进攻效率,抓住远射和吊射的起脚时机打出高质量的远射,即便不能得分也能为其他队友创造补射和二次进攻的机会,震慑对手的防线。进球数随着射门次数增加而递增,射门次数越多进球几率越大,进球数也就越多,射门次数与进球数呈正比关系。6、在前场30米中国四支球队上半场进19球,下半场21球。其中16-60分钟进球的高峰期,进24球,占总进球率的60%,这说明中国球队在体能充沛的时候进攻效率更高,更容易完成进球。7、在前场30米区域边路是利用个人突破的核心地带,运用次数最多。这说明个人突破技术不仅要运用合理,时机把握准确,更需要足够的纵深距离和横向跑动距离,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8、边前卫突破能力和边后卫插上助攻能力直接决定一支球队向前推进的速度和进攻质量。9、在局部进攻中传切配合和二过一配合,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两种配合方式。特别是利用斜传进行配合成功率更高平均成功率为71.29%和73.57%,使之成为突破局域防守的关键。10、在整体进攻中以边路进攻为主,中路进攻为辅,转移进攻与之相辅相成。边路进攻更有效,中路进攻更有威胁,转移进攻能够更好地拉开进攻空间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