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小学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以河北磁县西部山区学校为例
【6h】

农村小学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以河北磁县西部山区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家校沟通概念

(二)家校沟通的内涵与外延

(三)家校沟通与家校合作的关系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磁县西部山区家校沟通的问题及原因

一、磁县西部山区小学家校沟通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对家校沟通认识

(二)家长对于家校沟通的认识

(三)家校沟通的方式和频率

(四)家校沟通的内容

(五)家校沟通的现状

二、原因分析

(一)家长方面

(二)教师的方面

(三)学校方面

第二章 关于农村小学家校沟通的实践探索

一、家长会

二、建立交流群

三、家长学习群

四、家访

五、不同的家长分类指导

第三章 家校沟通取得的成效

一、家长责任意识加强

二、理解增多矛盾减少

三、孩子变化显著

第四章 关于家校沟通的思考

一、实践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一)一切为了孩子

(二)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

(三)抓住农民的特点

(四)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五)贵在坚持

二、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基本的法律法规

(二)强化家校沟通宣传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考评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学校教育难以独自承担起育人的全部责任,家庭,作为学校天然的合笔者,必然成为学校与外界沟通、联系的首要对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教育的最终成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家校沟通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合力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完整”的人的必要条件。然而事实不尽如人意,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存在,家校沟通严重缺失,影响了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笔者从师范院校毕业以后,在磁县西部山区白土镇上寨学校担任教师。这些年,面对该地区家校沟通较少的现状,开始了自己的关于家校沟通的探索实践。笔者走访了该地区的学校,和老师、家长座谈,发放调查试卷,发现学校对家校工作的不重视、老师工作负担重、家长文化低素质差等原因影响了本地区的家校发展。笔者大胆尝试,开家长会、建QQ群、家访等,开展一系列家校沟通的实践,发现农村家校沟通开展依赖于从学校、老师、家长观念的改变,更依赖于占主导地位的学校老师针对农村家长特点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通俗易懂的理论指导、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以及对留守儿童的加倍关注,持之以恒的开展工作。笔者的实践探索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也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
  本研究的思路如下:
  绪论是叙述本研究的选题的缘由和意义,文献综述主要分析国内外家校沟通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家校沟通和家校合作这两个核心概念,并确立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和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第一章介绍农村家校沟通开展过程的问题及原因。本章通过笔者在磁县西部山区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客观陈述了家校沟通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是对农村家校沟通的探索。这一部分阐述了笔者在磁县西部地区展开的一些家校沟通的探索,开家长会、家访等这些平常的工作由于在农村地区展开,出现其自己独有的特色。
  第三章是对在农村家校沟通工作实践探索的成果。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开展家校沟通以后,家长、老师、学生发生的变化。
  第四章是反思探索在农村家校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总结的经验。笔者通过这些年开展家校工作总结了一些在农村开展工作的经验,还有一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明程度不同。所以在农村展开家校沟通和城里也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农村家校沟通的探索研究,为农村的家校沟通工作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