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大学生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人际适应

1.1.2 心理弹性

1.1.3 人际好奇

1.1.4 相关研究

1.2 已有研究不足

1.2.1 对人际好奇之于人际适应的影响机制缺乏深入探讨

1.2.2 对于人际适应过程、人际适应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

1.3 总体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4 研究流程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Ⅰ :大学生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人际好奇的基本状况及差异分析

2.3.2 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基本状况及差异分析

2.3.3 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的相关分析

2.3.4 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的多元回归分析

2.3.5 心理弹性对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关系的影响作用分析

2.4 讨论

2.4.1 大学生人际好奇的特点

2.4.2 大学生人际适应的特点

2.4.3 大学生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分析

2.4.4 心理弹性对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关系的影响作用

2.5 小结

3 研究Ⅱ:心理弹性视角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问题干预方案可行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过程

3.4 理论依据

3.4.1 接受与承诺疗法概述

3.4.2 心理弹性理论指导下人际适应团体辅导的干预要素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被试

3.4.2 研究工具

3.4.3 数据分析

3.5.1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评估指标的前后测对比

3.5.2 实验组和对照组典型被试的访谈比较

3.6 讨论分析

3.6.1 团体辅导有效性分析

3.6.2 团体辅导稳定性分析

3.7 研究结论

4 教育建议

4.1 适当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情绪好奇

4.2 合理控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窥探行为

4.3 重视人际交往中相关特质的体验和分享

5 研究的总结、创新、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的创新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3.1 量表

5.3.2 取样

5.3.3 干预强度以及追踪时间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际适应定义为个体在接触新环境时,通过对自我心理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积极调节来达到适应新社会群体的目的,形成融洽人际关系并维持融洽状态的过程,伴随个人成长而不断发展的。人际好奇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出于内在的愿望、本能的动力而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是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过程。为了借助大样本定量分析探究个体心理弹性、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人际好奇量表和人际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又基于接受与承诺疗法(ACT)设计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尝试将心理弹性的概念引入对大学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干预思路中,着重于心理弹性能力的培养,进而探索个体人际适应改变的过程特征。首先,从大样本数据中筛选出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量表得分都低于均分的学生共15人进行鉴别性访谈。最终选取能够连续参加团辅的7人进入实验组接受团辅干预,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前后侧跟踪调查结果对其中典型成员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其在人际适应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改变的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结论如下:
  (1)人际好奇、人际适应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2)人际好奇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且情绪好奇维度能够正向预测人际适应。
  (3)人际好奇、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两两相关显著,且心理弹性对人际适应具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好奇在心理弹性和适应现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4)干预研究表明,实验组成员、对照组成员在团体辅导前后均有发生改变,但改变的原因各有所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