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中学教师的幸福感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中学教师的幸福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 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人类幸福的基础是现实世界

(二)幸福理论的论证是人的本质

(三)获得幸福的保障是人的解放与自由

二、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现状分析

(一)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分析

(二)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现状描述

三、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因素分析

(一)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社会因素

(二)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国家政策因素

(三)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学校因素

(四)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家庭因素

(五)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个人因素

四、提高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的措施

(一)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国家对中学教师的政策保障体系

(三)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满意感的学校支持

(四)培养家庭成员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感

(五)加强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的个体努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你幸福吗?“幸福”这个老词儿,无疑成了当今时代极具感召力的“话题”。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渴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本能,是人们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人类一直关注并绵延至今的永恒话题。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但是人们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因此相应地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师是否幸福关注不够。教师作为一个育人的职业,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处于中学时期,他们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对当代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当代中学教师的幸福感刻不容缓。当学生遇到幸福的教师,就会产生比教育预期还要好的的效果。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队伍的强大。只有当代教师幸福感的提高才有可能栽培出幸福的学生,一支充满较强幸福感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发展和繁荣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对于中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是基于马克思幸福思想,对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展开研究分析的。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是在对西方幸福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既不是人类物质生活层次上利益获得的“知足常乐”,也不是让人类抛开对物质的基本享有而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目的是为了指导人类在物质利益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去追求更高尚的东西。所以,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指出,幸福是人的一生的终极目的、终极价值、终极意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教师作为人类社会当中的一员,首先是以一个“自然人”的身份存在于客观世界当中的,那就必然会对基本的物质层面有所需要,换句话说,教师是一个有着正常需要的人。在满足正常的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进而追求更高尚的东西,那就是幸福。随着“幸福”、“幸福感”、“幸福教育”成为当下国际学术关注的热门议题,2014年国际积极教育联盟成立并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类的幸福”。当代教师的幸福,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必然要求。 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人类幸福的基础是现实世界;幸福理论的实证是人的本质;获得幸福的保障是人的解放与自由这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提出了针对性的观点,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现状分析。根据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分析当代中学教师的幸福感现状。由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分析;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现状描述这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样本选择;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的编制;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总体特征;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现状。 第三部分: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因素分析。根据第一部分马克思幸福思想的观点出发,结合对第二部分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现状的分析,分别从社会层面、国家政策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这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因素。 第四部分:提高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的措施。具体包括: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国家对中学教师的政策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满意感的学校支持;培养家庭成员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感;加强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的个体努力。这五项措施分别与上一部分影响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的因素相对应,从而提高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 通过在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对当代中学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分析,当代中学教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在实践中重新认识自己,追求幸福。 我们要从马克思的幸福观出发,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直至抵达幸福的彼岸。尤其是作为当代中学教师,更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