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BF1基因转化地被石竹及其抗寒性评价
【6h】

CBF1基因转化地被石竹及其抗寒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1引言

1.1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石竹科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1.2.1遗传转化方法

1.2.2导入的目的基因

1.3抗寒相关基因

1.3.1与抗寒相关基因及其主要功能

1.3.2 CBF1转录因子

1.4植物抗寒性机理

1.5展望

2农杆菌介导CBF1基因转化地被石竹及PCR分子鉴定

2.1材料与方法

2.1.1材料

2.1.2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2.2.2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2.2.3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2.3讨论

2.3.1 DNA提取需注意问题:

2.3.2抗生素的无菌处理

2.3.3共培养时间的选择

2.3.4不定芽的筛选

2.3.5转化效率的提高

3转基因地被石竹抗寒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其抗寒性评价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不同低温处理对转基因植株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2.2不同低温处理转基因植株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2.3不同低温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2.4不同低温处理对转基因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2.5转基因植株抗寒性冷冻恢复生长试验

3.2.6抗寒性综合评定结果

3.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1

发表论文2

发表论文3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地被石竹(Dianthus chinese)为试验材料,将从拟南芥(Arabidopsis)中获得的CBF1基因通过农杆菌(Agrohacterium)介导的叶盘法进行了遗传转化,并对其进行了PCR检测,获得了4个转基因株系。同时,对转基因植株的抗寒性——经低温胁迫,离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以期获得抗寒性得到提高的转基因地被石竹。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于获得的28个抗性株系进行了PCR检测,其中4个株系的DNA经扩增后产生了与阳性对照相同的特异扩增条带,其片段大小约为640bp。这初步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地被石竹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 2.经低温胁迫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呈“S”型上升趋势,转基因株系比对照株系(CK)的相对电导率在各温度下均较低;-20℃时对照株系的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最大,达到505.03%,而转基因株系27的上升幅度最小,为439.84%。-16℃时,CK与株系27差异极显著,CK与株系18差异显著;-20℃下,CK与株系27差异极显著,与株系12、18差异显著。 3.对照植株在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达到了975.35%;各转基因株系12、18、25、27的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株系,分别为823.01%、747.59%、568.59%和531.28%,转基因株系27最小。在各低温处理下,转基因株系27的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株系高出50%~200%。从-4℃到-16℃,各株系脯氨酸含量增幅都较大,均在100%左右,到-20℃时,增幅有所减小,降低到50%左右。 4.经过不同低温处理后,各株系的丙二醛含量均有所增加。从0℃到-20℃,对照株系的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量,各温度下分别为80.23%,12.14%,40.7%,39%以及33.42%,-4℃时增幅较大,其他温度下增幅比较平缓。转基因各株系在各温度下丙二醛的增长量相对较平缓,特别是从-8℃开始增长量只有20%左右。 5.经过低温胁迫后,各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株系的SOD活性表现为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到-12℃时达到高峰,在-16℃时SOD活性又有所下降,达到峰值时,各株系的SOD活性分别为7.7、14.67、15.21、12.32和15.87 U/g。-12℃时,CK与各转基因株系SOD活性差异极显著,各转基因株系之间SOD活性差异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