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致园林论-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初探
【6h】

精致园林论-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2 精致园林的概念界定

3 影响中国园林发展的主导因素分析

4 中国现代园林向“精致园林”发展的必然

5 精致园林的理论框架建构

6 精致园林实例剖析

7 精致园林的审美评价体系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对生活质量及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审美观念等发生了改变,园林的性质、功能和范围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为特定人群服务的专属园林,如商业区的休闲空间、办公环境空间、娱乐场所的休闲空间以及私属庭院空间等;同时,由于城市结构与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中出现了一些特殊境域的园林空间,如立交桥空间、建筑围合空间、屋顶花园空间等。此类园林的地理位置、场地环境、空间组织形式、服务对象、所属空间类型及性质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和针对性,其存在要求与表达方式对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增高,面对这些特殊园林空间,使用常规的园林设计手法及处理手段,已不能满足此类园林特殊、复杂的空间或类型的需要,由此促使了中国现代园林向精致化设计发展的必然。因此,就要求对其设计手法及处理手段进行针对性研究。所谓针对性研究就是针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对园林及人进行的全面研究。一方面,园林的发展步伐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节奏,致使上述城市园林空间的处理出现了诸多常规手法难以解决的困难;另一方面,人是园林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也是园林的审美主体。由于社会分工、职业、价值取向、性别年龄的不同,人对于园林美的理解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园林的发展,然而当今园林的发展滞后于人的发展,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人对园林的要求。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势必将审美主体的人与园林的空间环境二者进行综合考虑研究,以便理清中国园林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握住不同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意识的变化,探索出符合中国人时代生活要求的园林设计理论。由于现代社会的公园绿地多数为城市人使用,基于本文的针对性,本文研究的人为居住于城市的人,研究的园林是为城市公民服务的各种形式的园林。于是,本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在人学、社会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以及美学的指导下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人的审美行为和价值取向,综合考虑了社会、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相关因素,基于不同境域的城市空间构成,对园林空间的存在形式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对场地环境、景观要素、新科学技术以及新材料等园林构成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基于人的审美活动及园林环境空间的存在形式,对园林设计与审美主体的人、园林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揭示出人是园林的主题这一科学命题;并通过实例剖析进一步阐明了观点;最后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访谈和问卷对精致园林理论进行综合考评,提出了中国现代园林的设计原则、方法、特点、内容及应对侧咯等指导性建议,揭示了中国现代园林的向精致性发展的必然,建构了精致园林的理论框架,旨在提供一套既符合社会审美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新思路,以期为园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提出精致园林理论的几点重点内容:
   (1)设计作品满足基地特定环境的要求,所营建的场所对特定的环境进行特定的呼应和延续,并能延续环境本身所有的特质,具有良好的可参与性(相对于使用者)。
   (2)设计思路和设计作品符合使用者审美观要求的同时应符合社会审美观的要求,社会审美观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培育。
   (3)全球化的影响不容忽视,精致园林即要符合传统审美观的要求,又要具有时代性特征,新科技、新材料、新文化的多元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4)作为园林审美主体的人(使用者和设计者)是园林设计的重要部分,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和充分的研究。
   (5)技术服务和回访是必要的环节,从施工开始前,到养护期结束之间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协调可以有效保证后期效果;谦虚周密的技术回访是指导和改进实践的有效途径,并可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