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组合中胼胝质的荧光标记及其功能初探
【6h】

不同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组合中胼胝质的荧光标记及其功能初探

代理获取

摘要

胼胝质,即β-1,3-葡聚糖,在植物抵抗病毒侵染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在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中的作用所知甚少。本试验选用8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组成的23个不同抗病级别的组合,首先通过摩擦接种对各组合进行抗病级别的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点接种法接种病毒,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摩擦接种将病毒接入抗病组合的叶脉中,探讨了胼胝质在筛管中的积累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长距离运输中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DDG(2-deoxy-D-glucose,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抗病级别为0级的组合中,通过摩擦接种,一部分病毒进入到接种叶片的叶脉中,在叶脉、叶柄以及茎部也发现有胼胝质积累。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的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且胼胝质的积累也是限制病毒长距离运输的主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