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以阜平县为例
【6h】

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以阜平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2.1 信仰与宗教信仰

1.2.2 农村宗教信仰与农村和谐社会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综述

1.3.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2 河北省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以阜平县为个案

2.1 阜平县之社会生态背景

2.1.1 人文地理环境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1.3 历史文化现象

2.2 阜平县宗教信仰现状

2.2.1 “宗教热”持续升温

2.2.2 西方宗教在农村呈渗透趋势

2.2.3 信徒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较显著

2.2.4 信徒中男女比例进一步缩小

3 现阶段农村宗教发展的原因分析

3.1 经济落后是农村宗教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贫瘠的文化生活是导致农村宗教发展的主要原因

3.3 宗教传播的媒介之一——“家族”的影响

3.4 教会在农村的影响力

4 农村宗教信仰与区域社会的发展

4.1 农村宗教信仰与区域经济发展

4.1.1 积极影响

4.1.2 消极影响

4.2 农村宗教信仰与区域文化建设

4.3 农村宗教信仰与和谐社会

5 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的新思考

5.1 强化教民的道德观念

5.1.1 彰显教民的主体精神

5.1.2 强化教民的社会意识

5.1.3 凸显教民遵纪守法的意识

5.1.4 增强教民爱国爱教的意识

5.2 发挥宗教的社会效能

5.2.1 加大农民宗教信仰的引导协调作用

5.2.2 加强农民宗教信仰的社会整合作用

5.2.3 强化农民宗教信仰的心理调节作用

5.2.4 规范农民宗教信仰的行为准则作用

6 和谐社会背景下引导农村宗教信仰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6.1 加强宗教信仰宣传教育

6.2 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6.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6.4 加强宗教组织自身建设

6.5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6.6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附录

附录2:访谈大纲

附录3:访谈对象的个人信息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民信徒数量呈增长态势,“西教东热”在农村普遍升温,受外来教会的影响,信奉西方宗教的比例不减反增,加之农民思想觉悟低,很容易被心怀叵测的教会利用,为构建和谐农村埋下隐患。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宗教在农村的蔓延对乡风文明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培养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关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深入对农村宗教信仰的研究必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致力于研究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剖析其与农村经济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农村宗教信仰对农村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努力探求宗教信仰与农村建设相互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性借鉴。论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通过对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宗教信仰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汇总,找出当前影响和阻碍构建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并解决如何实现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农村宗教信仰的发展等问题。
   第二部分从宗教信仰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着手,包括作用关系、作用形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探索建设农村宗教信仰的框架,并分析农村宗教信仰对新农村建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利弊,使人们思想上明白宗教信仰对农村的发展存在着双重影响,只有真正地分析和理解宗教信仰,将封建迷信从中剔除,才能使宗教信仰在农村得到重生,才能使其积极健康的发展。
   最后,本文以实地研究资料为主,并结合文献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相互印证,针对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的现状,积极协调宗教信仰与农村社会间的相互关系,消除宗教发展对农村社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宗教信仰的对策和提出“宗教信仰不等于盲目迷信”的观点,以宗教和谐推动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促进宗教发展,进而为更好的发挥宗教信仰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提供有效保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