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技支撑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以迁安市徐流口村为例
【6h】

科技支撑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以迁安市徐流口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2 科技支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1 科技支撑的内涵

2.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有科技进步和创新

2.1.2 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2.1.3 实现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

2.1.4 农业科技对产值的影响

2.2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2.1 生产发展

2.2.2 生活富裕

2.2.3 村容整洁

2.2.4 乡风文明

2.2.5 管理民主

2.3 新农村建设其他推动力量

3 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引领的基本原则

3.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3.2 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原则

3.3 坚持产学研结合原则

3.4 坚持环境、经济、社会统一原则

4 徐流口村概况及科学规划

4.1 徐流口村简介

4.1.1 徐流口村概况

4.1.2 徐流口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以科技为支撑的远景规划

4.3 农业产业规划

4.3.1 大田作物区

4.3.2 杂粮作物区

4.3.3 苹果园改造

4.3.4 核桃间作区

4.3.5 生态经济沟

4.3.6 设施农业区

4.3.7 科技示范园区

4.4 生态养殖规划

4.4.1 生态养鸡

4.4.2 水库特色养殖

4.5 旅游规划

4.5.1 度假村

4.5.2 温泉城、水上乐园

4.5.3 农业大观园

4.5.4 森林公园

4.5.5 人文景观区

4.6 企业发展规划

4.6.1 农产品加工公司

4.6.2 旅游公司

4.7 生态环境治理规划

4.7.1 生态林区

4.7.2 封山育林

4.7.3 尾矿治理区

5 新农村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5.1 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指标选择原则

5.2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5.3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层次分析模型

5.4 B-C层判断矩阵一致性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农村是具有很多不同城市特点的重要社会区域。科技、资金、管理和政策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和攻坚阶段,任何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滞后都可能减缓新农村建设前进的步伐。
  2015年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各地也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因此有必要对新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综合测评,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进程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正确认识及评价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量化各地农村建设水平,可以针对各地建设新农村出现的不足和偏差进行具体分析,理清思路,找出差距,解决问题。为今后更好地调整新农村发展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这对于今后制定并实施新农村发展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流口村是河北省典型的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山区农村,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城乡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进行科技先导型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立足区域优势和特色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基础条件,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科技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本文以徐流口村为研究区域,以徐流口村新农村建设为研究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资金、管理、政策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科技对徐流口村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新农村发展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5个方面。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权重:资金>科技>管理>政策,科技作用的综合排名第2。在生产发展方面和村容整洁方面,排名均为第1。生产发展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比较突出,其中以非种植业产值增加值尤为显著,依据分析结论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