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峰山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研究
【6h】

联峰山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油松及其病虫害发生危害研究现状

1.2.2 油松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病害的初步诊断与病虫害防治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害的诊断

2.1.2 防治试验设计

2.1.3 防治效果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症状表现

2.2.2 病原鉴定

2.2.3 防治效果

3 2014年联峰山油松病虫害防治

3.1 防治时间

3.2 所用药剂

3.2.1 防治区药剂配方

3.2.2 试验区药剂配方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防治效果

3.3.2 安全性评价

3.3.3 成本分析

3.3.4 综合分析

4 2015年联峰山油松病虫害防治

4.1 防治时间

4.2 所用药剂

4.3 结果与分析

5 油松松针变黄现象原因探究

5.1 试剂与药品

5.2 测定方法

5.2.1 药害试验方法

5.2.2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5.2.3 叶片结构测定方法

5.2.4 叶片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5.3 测定结果

5.3.1 药害试验结果

5.3.2 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

5.3.3 叶片结构测定结果

5.3.4 叶片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5.4 结果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联峰山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出现了大面积枝梢丛状枯死现象,严重影响景区的森林景观,亟待开展有效防治。为此,我们承接了联峰山油松林病虫害防治和景观恢复任务,本研究拟在弄清油松主要病虫害的基础上针对导致油松枝梢人面积丛状枯死的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和油松枯梢病(Diplodia pinea)为对象,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大面积普防调查,优化筛选出一套防治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13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害虫危害相关。在试验区B中,防治药剂仅使用杀虫剂和脂溶性渗透剂,未使用任何杀菌剂,其对松梢螟的防效很好,折梢率仅为5.4%,新梢发病率仅为6.5%,远远低于对照区的48.7%和53.5%;在试验区A中,只使用杀虫剂,没有使用脂溶性渗透剂,结果显示松梢螟的折梢率为22.3%,新梢发病率为13.5%,防治效果低于试验区B。试验区C、D是通过反证法来排除导致丛枝病的病原,C配方中未加四环素,D配方中未加丙环唑,发病均较轻,新梢发病率仅为4.9%和5.8%,远远低于对照的53.5%,并且未见丛枝现象,证明植原体和锈菌不是造成油松枝梢丛状枯死病的病原。建议今后药剂防治中增加脂溶性渗透剂对虫害进行防治,针对弱寄生菌病原造成的病害,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2014年对联峰山地区油松病虫害进行了大面积防治和小区防治试验。大面积防治方案防治配方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微胶囊剂+25%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机硅渗透剂,分为飞机防治和地面辅助防治。防治后调查结果显示地面辅助防治区高于单纯飞防区的防治效果,防治区折梢率都在20%以上,新梢发病率均在10%以上。试验区防治效果优于防治区,4号试验区防治效果最佳,折梢率仅为3.1%,新梢发病率为5.7%;试验区每公顷用药成本为2000元,低于防治区的2746.8元;防治区大面积防治后阔叶林区出现部分药害,经药害试验测定判断为嘧菌酯产生的药害;试验区未发现药害问题;防治后防治区有叶螨再猖獗现象,试验区未发现该种现象。为此建议2015年采用4号试验地药剂配方,核心防治区以地面防治为主。
  3.2015年的防治采用2%甲维盐乳油1000倍+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1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1500倍+脂溶性渗透剂200倍的药剂配方对油松病虫害进行了防治,效果较2014年有明显提高,以望海亭区效果最为显著,折梢率仅为8.96%,新梢发病率为4.08%。在防治过程中喷药不均匀造成各区域之间防治效果有所差异,并发现防治后部分油松二、三年生松针有变黄现象。
  4.药害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二、三年生枝梢针叶失绿变黄的现象并非药害造成。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变黄油松的二年生、三年生枝梢松针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油松的松针叶绿素含量;叶片结构观察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变黄油松的二、三年生枝梢松针横切面结构颜色相比正常油松发暗;营养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变黄油松氮素含量较正常油松稍低,其它元素含量差别不明显。在设计防治方案时应减少使用对叶绿素有不良影响的药剂,同时进行叶面喷肥以补允氮素等营养元素。
  5.研究提出油松病虫害优化防治方案,即在松梢螟和油松枯梢病发生严重的区域,采用“2%甲维盐乳油1500倍+25%喹硫磷乳油1000倍+5%吡虫啉乳油1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1500倍+脂溶性渗透剂250倍”配方进行地面喷雾防治;发生较轻的区域以营林措施为主,加强林区管理,做好病虫害预防监测工作,同时可采用人工释放天敌、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等生物或物理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