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记忆的解构——唐·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的空间解读
【6h】

历史记忆的解构——唐·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的空间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of Don DeLillo and Libra

1.2 Literature Review

1.2.1 Literature Reviews Abroad

1.2.2 Literature Reviews at Home

1.3 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2 Placing Historical Memory in Real and FictionalSpaces

2.1 Libra as a‘‘Refuge’’for Historical Fact

2.2 Warren Commission Report:A Mirror of Cultural Memory

2.3 Dallas:The Origin of Traumatic Memory

Chapter 3 Tracing Individual Memory in Multidimensional Spaces

3.1 Indeterminacy and Inclusiveness of Heterogenerous Space

3.2 Suppression and Subversion of Social Space

3.3 Pursuit of Subjectivity in Psychological Space

Chapter 4 Representing Collective Memory in Narrative Spaces

4.1 Oswald and Conspirators’ Co-performance

4.2 Marguerite’s Confession

4.3 Branch’s Collec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Published papers

Resume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的作品多以关注美国当代社会文化问题为主,但其有关历史的小说并非沿袭传统历史叙事的套路,将历史孤立于真实性反思中,而是在历史书写中呈现出对历史的后现代反思。他利用空间叙事技巧将历史构建成一个多维态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对历史的回忆与审视。其作品《天秤星座》(1988)以“肯尼迪遇刺”这个历史事件为记忆的出发点,在真实与虚构中再现了多个空间视域下的记叙和回忆。本文以《天秤星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并结合空间叙事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解读德里罗在这一历史事件的书写中所呈现出的后现代主义历史观。
  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论。引言部分包括作家作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空间叙事理论介绍等。《天秤星座》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恐怖主义等主题进行解读,其空间解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德里罗采用一种跨时空、多视角的空间叙事策略,营造了多重的历史空间,承载着历史主体与群体的记忆与反思。本文利用空间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期深入挖掘作者对历史的后现代反思,同时也为德里罗有关历史的小说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以《天秤星座》、《沃伦报告》以及达拉斯三个历史书写的媒介为中心,论述其中所呈现出的真实与虚构的空间特质以及与历史的关联。小说文本本身、官方报告以及事件发生地既带有小说创作的虚构性,又不失对真实历史的探究,于虚构与真实之间建立了回忆的桥梁,从而对历史进行了解构和重构。第三章结合福柯、索亚和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从“异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层面分析关于主人公奥斯瓦尔德的个体记忆。家庭的动荡迁徙形成了一种不确定的异质空间,使他无法在其所在的生活空间里建立稳定、健康的的性格,造成了他的疏离、压抑与孤僻;图书馆对他而言,是开放的也是异质的空间,为其提供心灵庇护的同时也强化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沮丧感。在社会空间里,他一直都在被动的反抗中充当着阴谋的诱饵,反映出他在充满争夺性的空间不断地自我抑制与颠覆。在奥斯瓦尔德的心理空间层面,他从对社会充满希望到失望直至走向刺杀总统的行为选择反映了其对主体性的追求。小说构筑的多维空间不仅颠覆了人们对历史主体的记忆和认知,还重构了史书无法记载的社会记忆。第四章从叙事空间角度,考察了不同的历史主体所反映出的集体记忆。奥斯瓦尔德与阴谋者的共谋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介入,玛格丽特的自白揭露了奥斯瓦尔德生活背景中真实自我的一面;布兰奇对事实材料的收集显示出当代社会对历史真相的探索与渴求。三个叙事空间的转换与并置,揭示出了个体记忆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建构了一种整体的历史的集体记忆。
  结论部分为第五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德里罗在不同的叙事空间对主体记忆进行解构和重构,完成了对历史的后现代反思,其目的就在于解构人类主体对历史的传统认知,建构一种新的后现代历史观——真实的历史具有多种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