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衡水市桃城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其推荐施肥量研究
【6h】

衡水市桃城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其推荐施肥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土壤养分变化

1.2.2 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1.2 自然气候与土壤类型

2.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2.1 土壤养分状况调查与分析

2.2.2 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量研究

2.2.3 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量田间示范

2.2.4 冬小麦夏玉米分区施肥配方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1 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

3.1.2 耕地土壤大量元素变化规律

3.1.3 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规律

3.2 冬小麦夏玉米合理推荐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

3.2.1 冬小麦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回归模型建立及施肥量推荐

3.2.2 夏玉米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回归模型建立及施肥量推荐

3.3 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作物推荐施肥量

3.4 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量田间示范

3.5 分区施肥量的确定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其主要种植体系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合理施肥技术与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田肥料投入量的增加或者不均衡施用,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在明确土壤养分变化的基础上开展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量的研究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以桃城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为主要对象,首先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桃城区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的时间变化规律;其次,在此基础上布置“3414”田间试验,建立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最终确定合理推荐施肥方案,为黑龙港流域衡水区冬小麦-夏玉米合理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明确了区域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2012年衡水市桃城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平均含量与30年前相比呈正增长,而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锰平均含量呈负增长;经过30年的轮作,2012年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主要以四级耕地为主,相比1982年增加40个百分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化很大,前者二级耕地为主且为新增级别,后者新增耕地级别为一级,占总耕地面积的9.18%。土壤有效铁以三级耕地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73.34%,相比1982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有效锰1982年以三级耕地为主,2012年以四级耕地为主,出现级别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效铜以二级耕地为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7.73%,相比1982年上升9个百分点。土壤有效锌以三级耕地为主,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7.58%,相比1982年约上升20个百分点。
  2.确定了推荐施肥量。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季开展“3414”田间试验,建立了施肥量与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之间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关系,并推算出土壤高、中、低肥力下冬小麦、夏玉米氮、磷、钾的施用量。最后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目标产量以及田间示范结果,确定了桃城区冬小麦、夏玉米的推荐施肥量。冬小麦推荐施肥量(kg/hm2):高肥力地区150-300(N)、150-225(P2O5)、105-120(K2O);中肥力地区255-270(N)、180-195(P2O5)、90-120(K2O);低肥力地区210-240(N)、150-180(P2O5)、75-90(K2O);夏玉米推荐施肥量(kg/hm2):高肥力地区210-240(N)、60-90(P2O5)、120-150(K2O);中肥力地区165-195(N)、60-90(P2O5)、105-120(K2O);低肥力地区150-180(N)、60-75(P2O5)、75-90(K2O)。
  综上所述,通过田间试验和示范确定的桃城区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量可为黑龙港流域衡水区冬小麦-夏玉米合理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