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6h】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新乡医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体表相关骨性标志的确定和测量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三脑室区肿瘤手术入路及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为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和参数,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辨认和保护。 方法:在10例国人成人颅骨干标本上,测量鼻根与冠状缝间的距离;模拟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开颅,对15例动、静脉灌注红、蓝乳胶的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详细观察与本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用数码相机拍照。选位于大脑内侧面中央沟上端前5cm、7cm两点为该入路的脑表面标志,分别称之为P5和P7。以这两点为参照,对路径中的重要结构间距离进行测量,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 结果: 1.在正中矢状线上冠状缝与鼻根间的距离为13±1.36cm。2.额前静脉汇入上矢状窦处在冠状缝前4.78士0.90cm,额中静脉在冠状缝后0.52士0.16cm汇入上矢状窦。3.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经纵裂分开两侧扣带回后,依次经过下列重要神经结构到达三脑室:胼胝体、透明隔、穹隆。分别位于两侧胼胝体沟的胼周动脉多有变异。4.在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的沟槽内有一标志中线的细小动脉。5.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之前5cm和。7cm的两点(P5、P7)为参照,得到的相关测量值如下:(1)大脑内侧面上缘至扣带沟的距离分别为29.13±1.82mm、30.23±2.1 2mm;(2)大脑内侧面上缘至胼胝体沟的距离分别为38.19±2.66mm、37.76±2.70mm;(3)扣带沟和胼胝体沟的距离分别为9.10±0.91 mm、7.85±0.92mm;(4)胼胝体的高度分别为7.05±0.79mm、7.65±0.92mm;(5)胼胝体下缘和穹隆间的距离分别为7.53±1.06mm、9.87±1.28mm:(6)胼胝体下缘和前连合的距离分别为17.84±1.81mm、16.77±1.98mm;(7)胼胝体下缘和穹隆上缘嵌入胼胝体处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79±1.74mm、18.58±2.30mm;(8)前连合和室问孔的距离为5.06±0.81mm。结论 1.在正中矢状线上冠状缝位于鼻根后约13cm。 2.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取右侧额部发际内马蹄形皮肤切口,骨瓣后界位于中线冠状缝处。 3.在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前5cm、7cm的两个点(分别称之为P5、P7)的垂直延长线范围内向下分离可安全抵达胼胝体。 4.胼胝体表面两侧纵纹之间沟槽中的细小动脉相当于中线,可沿细小动脉走行方向切开胼胝体。切口长10~15mm,不应超过20mm。 5.确定室间孔的标志是透明隔静脉、丘纹静脉,特别是脉络丛向前弯曲进入侧脑室的点,该点标志孟氏孔的后壁。 6.在高倍显微镜下于透明隔的两叶之间钝性分离分开透明隔易于抵达穹隆,分离两侧穹隆应在穹隆体部。 7.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到达三脑室路径直接、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