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花湖湖滨带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研究
【6h】

松花湖湖滨带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生态修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湖滨带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1.2.2生态脆弱性相关理论及评价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2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1研究区概况

2.1.1松花湖概况

2.1.2松花湖水文特征分析

2.1.3研究区范围

2.2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2.2.1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方法

2.2.2土地利用类型结果分析

2.3水体营养物质调查

2.3.1调查方法

2.3.2调查结果与分析

2.4小结

3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松花湖湖滨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3.1.1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

3.1.2 PSR模型

3.1.3松花湖湖滨带脆弱性成因

3.2评价指标体系

3.2.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3评价指标说明与测算方法

3.2.4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3评价方法

3.4评价结果

3.4.1评价指标计算

3.4.2指标权重计算

3.4.3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

3.5小结

4松花湖湖滨带生态修复

4.1区划方法与结果

4.2非点源污染防治区

4.2.1区域现状

4.2.2修复措施

4.3生态体验观光区

4.3.1区域现状

4.3.2修复措施

4.4湿地生态保护区

4.4.1区域现状

4.4.2修复措施

4.5蛟河生态重建区

4.5.1区域现状

4.5.2修复措施

4.6小结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系统间的一个过渡与缓冲区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带生态系统较脆弱,受到外界干扰时表现出不稳定性特征,自我恢复能力较弱,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湖滨带生态修复,促进湖滨带持续健康发展。松花湖是吉林省的饮用水水源地,供吉林省一半以上的人口用水,整体水质较好,近年来出现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导致湖滨带既要收纳陆地外源污染物的排入,又会在蓄水期间受水淹地污染物浸出的影响,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通过调查与分析松花湖湖滨带土地利用情况和近岸水体营养物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其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将湖滨带功能区划,针对各功能区提出生态修复措施,为松花湖湖滨带整治与修复、实现湖滨带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良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通过收集松花湖湖滨带水文、水质、地貌等资料,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松花湖湖滨带的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为主,占湖滨带总面积44.91%,其次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与草地,分别占19.96%、19.21%,林地、交通运输用地与住宅用地的比例较低,分别占7.97%、4.64%、3.30%;
  选取丰水期和平水期两个时期,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附近的湖滨带近岸水体营养物质进行了采样调查与实验分析,确定水体总氮浓度为2.04mg/L,总磷浓度为0.23mg/L,叶绿素浓度为6.25μg/L,景区、耕地的总氮、总磷、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它区域;
  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围绕湖滨带人工干扰程度、湖岸稳定性、湖滨带植被覆盖情况、总氮浓度、总磷浓度、叶绿素浓度,建立松花湖湖滨带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确定松花湖湖滨带生态脆弱性指数分布在1.412~7.953范围内,平均值为3.78,处于轻度脆弱,生态系统较稳定,但存在潜在的生态异常;
  结合各地点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与行政区划,对松花湖湖滨带进行功能区划,将其西北部地区划为非点源污染防治区,主要修复措施为植被缓冲带建设与消落带修复;西南部地区划为生态体验观光区,主要修复措施为消落带修复与生态景观建设与文化保护;东南部地区划为湿地生态保护区,主要修复措施为消落带修复与自然湿地建设;东北部地区划为蛟河生态重建区,主要修复措施为植被缓冲带建设、消落带修复、自然湿地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