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注射周期分析
【6h】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注射周期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AMD术前组与术后各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比较

2.CNV面积

3.术前与术后各组视力比较

4.眼压变化

讨论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3.贝伐单抗的药代动力学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贝伐单抗在眼部疾病的应用研究

附录 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收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的短期术后效果,为选取最佳再次注药时间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及11月份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湿性AMD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描绘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记录患者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术。AMD患者在第一次玻璃体腔注药术后根据时间间隔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第二次玻璃体腔注药的时间与第一次注药时间间隔为4周,B组间隔为6周,C组为8周,D组10周。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面积、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等变化情况。 结果:44例44眼患者治疗后平均BCVA(Log MAR)、平均CNV面积和平均CMT均明显改善。 1.术前AMD患者CMT的厚度为(349±51)μm,术后各组CMT较术前下降,术前与术后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CMT的变化为:A组(260±43)μm,B组(252±45)μm,C组(258±38)μm,D组(270±59)μm,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23,P>0.05)。 2.术前CNV面积为(2.9±0.6)视盘面积(Disc area,DA),术后A组CNV面积为(2.4±0.7)DA,B组面积为(2.0±0.6)DA,C组面积为(2.0±0.8)DA,D组面积为(2.4±0.7)DA。与术前相比各组CNV面积显著缩小(P<0.05),术后各组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892,P>0.05)。 3.术前AMD组患者视力(Log MAR)为(0.82±0.27),术后视力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各组视力(Log MAR值)为:A组(0.70±0.24),B组(0.65±0.27),C组(0.66±0.32),D组(0.67±0.2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P>0.05)。 4.术前AMD患者眼压为(14.1±2.7)mmHg,术后A组眼压为(15.0±3.4)mmHg,B组眼压为(14.9±1.5)mmHg,C组眼压为(14.6±1.1)mmHg,D组眼压为(14.8±1.6)mmHg,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之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0,P>0.05)。 5.术后6周三项观察指标均出现了转折,视力呈现下降趋势,而CMT、CNV面积呈现上升的趋势。 结论:1.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经济的治疗AMD的方法。 2.6-7周为更加适合贝伐单抗治疗AMD的注射周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