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组装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h】

自组装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叶酸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叶酸靶向给药的作用机制

1.2.2 叶酸靶向给药的研究现状

1.3 液晶载药的研究现状

1.4 自组装液晶叶酸的介绍

1.5 左旋咪唑的介绍

1.6.1 课题研究目标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 实验原料

2.2 仪器及型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组装液晶叶酸的制备及表征

3.1 自组装液晶叶酸的制备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液晶叶酸的显微镜分析

3.2.2 液晶叶酸的偏光显微镜分析

3.2.3 液晶叶酸的扫描电镜分析

3.2.4 液晶叶酸小角X射线衍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4.1 左旋咪唑的制备

4.3 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4.4.1 左旋咪唑全波长扫描

4.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

4.5.2 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透射电镜分析

4.5.3 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包封率的测定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

5.1 实验部分

5.1.1 释放介质的配制

5.1.2 体外释放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不同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2.2 纳米粒径大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2.3 交联剂种类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纳米粒子体外细胞实验

6.1 实验部分

6.1.2 细胞摄取实验

6.1.3 细胞毒性研究

6.2.1 细胞摄取实验

6.2.2 细胞毒性实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奖项

致谢

展开▼

摘要

纳米靶向给药载系统已成为包载水难溶性或两亲性药物以及对肿瘤组织具有靶向作用的有效载体。纳米粒子不仅可以通过药物内化机制减少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还可以通过细胞内糖蛋白的介导减少药物的流出。因此,设计纳米靶向给药系统是目前科学家们对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思路。叶酸靶向的纳米给药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显著治疗效果的的系统,叶酸受体在绝大多数正常细胞表面的表达保守,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因此FR已成为检测癌细胞的重要标识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粒子的靶向癌细胞检测与治疗研究中。利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特定受体和靶向配体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配体载体能够充分的与受体结合,从而达到特定的靶向性能。
  以叶酸作为载体包载治疗药物可以减小抗癌药在体内毒副作用并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而且肿瘤细胞对叶酸的摄取能力较正常细胞要强,因此以叶酸作为药物载体包载抗癌药物进行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本课题制备了具有细胞靶向性的自组装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的纳米粒子,并对粒子的大小,形态,包封率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其靶向性。在叶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使叶酸发生自组装形成液晶叶酸,用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然后将左旋咪唑进行包封,当在液晶叶酸溶液中加入HPMC时,会形成两相系统,出现纳米级的分散域,然后与二价盐交联会形成液晶叶酸纳米粒子,利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测定粒子的粒径和形态,计算包封率。最后探索其在体外的释药行为和靶向性。
  结果表明在X射线衍射图中存在3.3°处的自组装特征峰说明叶酸完成自组装成为液晶叶酸,其在生物显微镜下呈枝干形纹理,在扫描电镜下呈层叠枝状。当叶酸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0时,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30nm,形态为球型,外围有散枝结构,载药率高达87%,可以对药物进行良好的包封。载药纳米粒子在模拟体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在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实验中证明了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具有靶向性。自组装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载药率和缓释特性,粒径分布均匀,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