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出气一氧化氮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患者诊断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评价的意义
【6h】

呼出气一氧化氮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患者诊断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评价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及气流可逆性。目前,临床上多根据肺功能、临床症状来诊断、监测哮喘和指导用药,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呼吸道炎症,不是每次肺功能测定均显示呼吸道的可逆性,特别是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要。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反应呼吸道炎症的指标,有研究证实其可反应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炎症水平,且因其是一种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检查而用于临床。FeNO不仅可以反应气道炎症,也能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治疗的敏感性。部分学者认为FeNO水平可用来诊断哮喘及指导哮喘用药,但其目前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诊断价值及ICS治疗疗效尚未达成共识。 目的: 探讨FeNO检测对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ICS疗效评价的意义。 方法: 对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期,为哮喘组(62例),哮喘组患者根据诱导痰细胞检查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31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31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哮喘组(7例)、中度哮喘组(13例)和重度哮喘组(11例);每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0.2g静脉输液,每天2次;西替利嗪10mg,每晚1次口服;孟鲁斯特10mg,每晚1次口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mg和复方异丙托溴铵2.5ml雾化溶液,每天2次。常规治疗7天。出院后所有患者吸入布地奈德吸入剂4周治疗(200ug,每12小时1次)。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FeNO水平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治疗后检测患者的FeNO水平、ACT评分及肺功能。并且同时选取62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检测FeNO水平。 结果: 治疗前,健康对照组FeNO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4,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水平明显低于嗜酸性粒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8,P=0.000)。治疗前,哮喘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823,P=0.000);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γ=0.770,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相关性(γ=0.300,P=0.101)。治疗前后FeNO水平比较,嗜酸性粒细胞组FeNO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0,P=0.000),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3,P=0.083);在嗜酸性粒细胞组中,轻、中、重度哮喘组治疗后FeNO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5,P=0.012;t=8.171,P=0.000;t=7.161,P=0.000)。治疗后根据ACT评分判断症状控制情况,嗜酸性粒细胞组控制率(67.7%)与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控制率(2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5,P=0.000);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中,轻度哮喘组控制率(28.6%)与中(76.9%)、重度哮喘组控制率(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8,P=0.011;χ2=7.103,P=0.008),中度哮喘组与重度哮喘组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9)。 结论: FeNO水平能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可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哮喘的诊断,对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ICS疗效评价有一定临床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