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
【6h】

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知分析

2.1 大学生对《纲要》课教材和教师讲授内容的认知

2.2 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方式和讲授风格的认知

2.3 大学生对《纲要》课考试成绩和测评模式的认知

2.4 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有效性的认知分析

第三章 大学生对《纲要》课的期望分析

3.1 大学生对《纲要》课教材和教师讲授内容的期望

3.2 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方式和讲授风格的期望

3.3 大学生对《纲要》课考试成绩和测评模式的期望

3.4 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有效性的期望

第四章 《纲要》课课程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4.1 《纲要》课课程教学取得的成绩

4.2 《纲要》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改进《纲要》课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5.1 改进《纲要》课课程教学的思考

5.2 改进《纲要》课课程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是一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研究,以学生受教育者的角度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大学生对《纲要》课的教材和教师讲授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讲授风格,考试成绩和测评方式以及教学有效性四个方面的认知和期望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经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纲要》课教育教学活动多注重教材编撰,特点鲜明;探索实践教学,成效显著;改进测评模式,效果良好;准确定位目标,培养人才。但在一定程度上,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梳理完善,教学侧重方向有待进一步调整,学生考试态度有待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不关注,但也不能全部关注,教师在面对问题时,要坚持原则。因此,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深入思考《纲要》课的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纲要》课目前的教学现状,通过改进教材编著方式,增强教材可读性;以渗透式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注入世界元素,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等对策改进《纲要》课教材。通过以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讲授;从切实性原则出发,重视个体差异;以发问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把历史命题情景化,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等对策改进《纲要》课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以多元化评价模式,评价教师;借助新兴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交流等对策改进《纲要》课的教学测评方式。通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大学生自我负责意识;以谦逊的态度处世,避免随波逐流等对策提高《纲要》课教学有效性。希望通过这些对策和建议的提出,能够为改善《纲要》课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供有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