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SI体系的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设计研究
【6h】

基于SI体系的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外住宅产业化进程及住宅空间灵活性探索

2.1 住宅产业化的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

2.2 住宅产业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3 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2.4 住宅产业化的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住宅空间灵活性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3.1 国内住宅空间灵活性的研究现状

3.2 住宅空间灵活性的调研现状

3.3 住宅空间灵活性的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I体系的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设计策略

4.1 SI住宅灵活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4.2 SI住宅灵活性设计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4.3 厨卫空间的灵活性设计

4.4 居住者参与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的SI技术体系构建

5.1 支撑体

5.2 填充体

5.3 支撑体和填充体的对接

5.4 我国发展SI住宅体系的阻力与发展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和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住宅品质,实现住宅的人性化设计,从根本上实现住宅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现阶段住宅产业的首要任务。住宅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应从居住者的需求出发,本文主要从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设计角度来探讨如何满足居住者的多样化、动态化需求,引入 SI住宅体系的理念与技术,探究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空间灵活性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对国外住宅产业化普遍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住宅空间灵活性的关键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从本质层面理解 SI住宅体系的内涵与优势。其次,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态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居住者的居住需求以及对于住宅空间灵活性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 SI体系的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建立支撑体基本模型,针对生活方式差异和家庭结构演变造成的不同空间需求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最后,从支撑体和填充体以及二者结合的层面,分别对 SI住宅体系的关键技术进行解读,并分析我国现阶段发展SI住宅体系所面临的阻力,提出发展建议。
  基于 SI体系的产业化住宅空间灵活性设计,能够满足因生活方式差异或家庭结构演变等原因形成的对于住宅套型的不同需求。区别于传统集合住宅,SI住宅具有强大的适应性,更加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市场推广潜质,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目前在我国,SI住宅体系还处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期,全国只有少数试点项目,各方面研究还不尽完善。希望本研究对于 SI体系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能设计出更加人性化、长寿化、灵活性的高品质住宅贡献绵薄之力。

著录项

  • 作者

    王慧;

  •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赛鸿;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居住建筑;
  • 关键词

    SI体系; 产业化住宅; 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