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教育实践活动探究
【6h】

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教育实践活动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1章贡桑诺尔布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第2章贡桑诺尔布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3章贡桑诺尔布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

第4章贡桑诺尔布教育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的“新政”虽然是自救之举,但对变革传统体制、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闸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贡桑诺尔布身为清末蒙古王公,他在内蒙古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顺应了当时兴学救国的热潮,奏响了他所在的喀喇沁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近代化的凯歌。
   身为王爵的贡桑诺尔布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开发民智,富国强民。
   因此他重视教育,先后开办了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守正武学堂等新式学堂,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蒙地人民摆脱闭塞落后的状态。他主张人们应平等地接受教育,少数民族也应与汉族一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要求女子也应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与此同时,他又实施了一系列振兴文化的举措,开设图书馆,创办报纸,开展识字扫盲运动,选派本旗学子到国内其他学校和国外深造,而这些举措推动了内蒙古地区教育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贡桑诺尔布的教育改革活动,开创了蒙古族近代教育的先河,开蒙古地区兴学之风。
   冲破了旧式教育的堡垒,打破了“学在寺院”的状况,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并将西方的自然知识、科学技术、音乐艺术等引入了蒙古族的教育体制中,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不仅促进了喀喇沁旗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发展。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贡桑诺尔布的教育改革活动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色彩,思想不成熟、力量有限。从教育视角对贡桑诺尔布加强研究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蒙古地区,蒙古族实现民族自救这一思想出发,探究他在开启民智、发展教育、推进内蒙古地区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并进一步丰富对内蒙边疆地区教育新旧转型历程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