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的对比研究
【6h】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 言

第一部分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MRSA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一、 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MRSA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一、 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节

第三部分利奈唑胺三种不同给药方案血清杀菌活性的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B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抗菌药物血清杀菌活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展开▼

摘要

目的:(1)评价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两种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了解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杀菌曲线特点。(2)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观察两药PAE期间对MRSA形态学的影响。(3)评价利奈唑胺对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体外抗菌活性和血清杀菌活性(SBA)。
  方法:(1)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绘制杀菌曲线(KCs)。(2)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 MRSA的PAE,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3)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和MBC。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MRSA、VRE的SBA。结果:(1)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98株MRSA的MIC50为1μg. mL-1,MIC90为2μg. mL-1,MBC50为8μg. mL-1,MBC90为32μg. mL-1,敏感率为100%;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的98株MRSA的MIC50为1μg. mL-1,MIC90为1μg. mL-1,MBC50为8μg. mL-1,MBC90为32μg. mL-1,敏感率为100%。结果显示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杀菌时间缩短不甚明显,呈现非浓度依赖性的特点。(2)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均能产生明显的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药在体外PAE期间没有观察到MRSA形态有显著的变化。(3)利奈唑胺对8株MRSA的MIC的范围为0.5~1μg. mL-1, MIC90为1μg. mL-1,MBC的范围为2~4μg. mL-1,MBC90为4μg. mL-1;利奈唑胺对8株VRE的MIC的范围为0.5μg. mL-1,MIC90为0.5μg. mL-1,MBC的范围为1~4μg. mL-1,MBC90为4μg. mL-1。利奈唑胺对8株MRSA峰时SBA≥1:8的百分率分别为43.75%、41.67%和39.58%,谷时 SBA≥1:1的百分率分别为25.00%、28.13%和31.25%;利奈唑胺对8株VRE峰时SBA≥1:8的百分率分别为47.91%、44.79%和41.67%,谷时SBA≥1:1的百分率分别为27.08%、30.21%和32.29%。
  结论:(1)利奈唑胺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当,两药对MRSA都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通过杀菌曲线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两药都显示了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特点。(2)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均能产生明显的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 PAE效果逐渐延长,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在设计两药的临床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经初步观察,在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PAE状态下,MRSA的形态未见明显变化,有待于深入研究。(3)利奈唑胺对 MRSA和VRE的体外活性与国外报道相仿,峰时SBA≥1:8的百分率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谷时SBA≥1:1的百分率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提示三种给药方案对MRSA和VRE所致的临床感染都是有效的给药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