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论先秦儒家“士精神”
【6h】

浅论先秦儒家“士精神”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2章“士”与士阶层概述

2.1 “士”的定义和分类

2.2 士阶层的兴起及发展

2.3 士阶层的历史作用

第3章 先秦儒家对“士精神”的不同解读

3.1 孔子:“士精神”的开启者

3.2 孟子:“士精神”的发展者

3.3 荀子:“士精神”的批判继承者

第4章 儒家“士精神”的多元化内涵

4.1 士志于道

4.2 悲悯情怀与敬畏精神

4.3 入世情怀

4.4 君子之学及为己之道

4.5 中庸之道

第5章 先秦儒家“士精神”对提高现代人格修养的启示

5.1现代“士精神”缺失严重,亟需加强传播与传承

5.2以“士精神”中的为己之道强调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

5.3“士精神”的现代转换应以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

5.4用君子之学、中庸之道培养“真、善、美”基础人格

5.5以入世情怀充分发挥“士精神”的文化教育功能

5.6发扬悲悯情怀与忧患意识,引导公民修身养性、躬行践履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士”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士”精神更成为这一群体特有的气质特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族精神,传承了传统文化。“士”阶层作为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借助“士”精神为华夏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持久的推动力,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更增添了许多文化活力。在当代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结构格局中,一个新的精英阶层正在崛起,他们在社会思想和道德方面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今天的他们就相当于古时的“士”,从社会地位上来看,今天的“士”却没有古代的“士”那样受到民众的推崇,陷入价值观混乱的局面,“士精神”的迷失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关于“士精神”的学术研究也就显得同样必要。
  本文共设置六章内容,主体部分第二章从士和士阶层的基本概述入手,明确士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士阶层的兴起和历史价值,奠定课题的研究基础。第三章选取先秦儒家的典型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他们的“士”精神主张以及在“士”精神传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别探讨,在论述中突出重点和区别,找到士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第四章从综合全面的角度,结合儒家的典型著述,对先秦儒家士精神的多元化内核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士精神的各种特质。第五章根据士精神的多元化内涵,找到对现代公民人格修养塑造的启示,从内容和渠道层面同时入手,提出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指导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