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
【6h】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理论分析

2.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定义与特征

2.1.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定义

2.1.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特征

2.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类型

2.2.1 《管理办法》中的分类

2.2.2 按照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分类

2.2.3 按照第三方支付业务属性分类

第3章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与风险表现

3.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3.1.1 国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3.1.2 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

3.2.1 主要应用领域及预期

3.2.2 现有市场规模及预期

3.2.3 市场竞争格局

3.2.4 监管政策环境

3.3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表现

3.3.1 政策法规层面的风险

3.3.2 系统安全层面的风险

3.3.3 市场层面的风险

第4章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

4.1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现状

4.1.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管现状

4.1.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制度的监管现状

4.1.3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反洗钱的监管现状

4.1.4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套现的监管现状

4.1.5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操作风险监管现状

4.2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存在的问题

4.2.1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层级太低

4.2.2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监管机构结构单一

4.2.3 市场准入机制抽象,救济机制不完备

4.2.4 备付金托管银行不独立,信息不透明

4.2.5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反洗钱规定不明确

4.2.6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套现立法落后

第5章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完善对策

5.1 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5.1.1 明确层次分明的监管主体制度

5.1.2 完善客户备付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保护机制

5.1.3 强化沉淀资金监管制度,建立预警机制

5.1.4 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5.1.5 严格网络洗钱和信用卡套现监管制度

5.1.6 完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5.2 健全行业自律措施

5.2.1 建立并完善行业协会机制

5.2.2 共同推进行业信息化与基础数据库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支付活动是现代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性、基础性是其极具特色的表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业态,凭借其平台、庞大的零售客户资源以及大数据这三大优势,不断涌现出新兴企业和新型支付模式。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领军代表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得了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身上。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在有力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存在的业务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监督和管理不能及时跟进,将会引发市场性甚至系统性风险,这对现有的法律规范以及监管制度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
  本文把研究对象锁定在刚刚起步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上,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义、行业特征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并将重点放在互联网支付存在的风险分析上,指出了创新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性法律地位界定层级低、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备付金风险、客户信息及资金安全风险等问题,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建议及完善构想,以期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健康有序高效发展提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