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研究
【6h】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存在和意义

1.2研究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经济哲学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2章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

2.1时代背景

2.1.1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确立

2.1.2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2.2思想来源

2.2.1黑格尔“市民社会”中的生产思想

2.2.2魁奈《经济表》中的资本流通思想

2.2.3 亚当· 斯密再生产理论中的资本结构思想

2.3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的形成过程

2.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流通理论的初探阶段

2.3.2《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流通理论的基本形成阶段

2.3.3《资本论》:资本流通理论的完整呈现

2.4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的科学内容

2.4.1资本形态变化

2.4.2资本周转理论

2.4.3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第3章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的经济哲学

3.1 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

3.1.1资本维度的变化

3.1.2经济危机的本质

3.1.3“异化”思想的体现

3.1.4资本拜物教的批判

3.2历史唯物主义现实化

3.2.1生产力与资本流通的关系

3.2.2生产关系与资本流通的关系

3.2.3法与资本流通的关系

3.3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3.3.1辩证分析法

3.3.2抽象到具体分析法

3.3.3结构分析法

第4章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经济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4.1雇佣劳动与资本交换环节对价值实现的启示

4.2 资本流通的连续性需要社会诚信建设

4.3 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理性看待社会财富问题

4.4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拜物教批判的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研究,是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需要,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对资本流通理论的哲学性升华。首先,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动态”角度,对资本流通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资本”的含义,并且指出只有通过流通实现利润才成为资本,这一论述为资本流通论奠定了原始基础,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系统化地研究了资本流通的概念以及资本的生产、流通的过程,形成了资本流通理论的雏形,最终在《资本论》中得以科学、完整的呈现。其次,对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形态变化、资本周转理论和资本再生产理论。最后,对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中包含着“资本维度变化”、“异化”、“资本拜物教批判”、“法的关系”、“信用”、“价值转化”等经济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可以为研究现实生活中“实现价值”、“理性看待社会财富”、“构建诚信社会”等问题,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