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研究
【6h】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四、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内在该方面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五、主要研究内容

六、论文创新点

第1章 君子人格涵义及产生背景

1.1儒家经典中“君子”词源学内涵

1.1.1甲骨文中的“君子”

1.1.2《尚书》中的“君子”

1.1.3《诗经》中的“君子”

1.1.4 《周易》中的“君子”

1.2《论语》君子人格的产生背景

1.2.1社会历史背景

1.2.2个人背景

第2章 《论语》君子人格的本质与德性表现

2.1君子人格的本质——“仁”

2.1.1“仁”的内涵

2.1.2“仁”的地位

2.1.3“仁”与君子的关系

2.2《论语》君子人格德性表现

2.2.1君子“义以为上”

2.2.2君子“立于礼”

2.2.3君子“主忠信”

2.2.4君子“知耻近乎勇”

2.2.5君子“知者不惑”

2.2.6 君子“游于六艺”

2.2.7 君子“中庸平和”

第3章 《论语》君子人格的实现途径

3.1克己复礼

3.1.1克己

3.1.2复礼

3.2重学慎思

3.2.1学与习相结合

3.2.2学与思结合

3.3笃志力行

3.3.1志于道

3.3.2笃于志

3.3.3敏于行

3.3.4重实践

第4章 《论语》君子人格的意义

4.1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4.1.1为仁人志士提供理想人格

4.1.2君子人格成为封建统治工具

4.2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4.2.1倡导培育当代仁爱之心

4.2.2倡导完善现代代礼仪规范

4.2.3倡导人们追求正当利益

4.2.4倡导人们坚持理性智慧

4.2.5倡导建构社会诚信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君子,在西周时是对执政者和贵族的通称,从词源内涵上看,“君子”一词早在甲骨文出现时就有所体现,《尚书》《诗经》更是多处提及君子,并对君子行为的道德意蕴给予注解。《论语》中君子人格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西周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和地主阶层兴起,君子人格被统治阶级追捧为救世良策,加之孔子个人对道德纲纪的信奉,使君子人格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君子人格坚持以“仁”为核心,包含以仁为己任,在义利选择中坚持义以为上,君子重视忠信,知耻近乎勇,能够看透世事人际,不被表象迷惑,知者不惑。要想实现君子人格,就要克己复礼,笃志明道,重学慎思,躬行践履等,君子人格最终所要达到的境界是君子不器,中庸平和。
  在古代封建社会,君子人格为封建仁人志士修身养性提供了理想人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封建社会统治下的君子人格本身就带有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烙印。但这并不能否认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君子人格有助于当代社会培育仁爱之心,有助于完善社会礼仪规范,能够引导人们追求正当利益,能够让人们在实践中坚持理性智慧,也有助于现代诚信秩序的建构。学习君子人格,有助于现代社会中进一步加强个人修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道德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