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业银行三次废立的历史研究(1951-1965)
【6h】

中国农业银行三次废立的历史研究(1951-1965)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意义及研究对象界定

1.1.1选题意义

1.1.2研究对象界定

1.2学术史回顾

1.3研究思路

1.4论文结构

1.5资料来源

1.6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国农业银行第一次建立与撤销(1951.08-1952.07)

2.1农业银行第一次成立的时代背景(1949.10-1951.07)

2.1.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构建

2.1.2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前的农村金融情况

2.2农业合作银行的筹设

2.2.1多次全国性金融会议的召开

2.2.2筹设经过

2.2.3职能设定及成立后业务经营情况

2.3农业银行第一次被撤销

2.3.1全国性精简工作的开展

2.3.2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精简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中国农业银行第二次建立与撤销(1955.03—1957.04)

3.1第二次农业银行成立前农村金融状况(1952.08—1955.02)

3.1.1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

3.1.2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

3.1.3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第二次农业银行的筹建

3.2.1筹建的酝酿

3.2.2筹建经过

3.3农业银行第二次成立

3.3.1机构设置

3.3.2第二次农业银行时期的农村金融业务经营

3.4农业银行第二次被撤销

3.4.1人行、农行矛盾的产生及发展

3.4.2撤销的酝酿

3.4.3农业银行第二次被撤销

第四章中国农业银行第三次建立与撤销(1963.11—1965.11)

4.1农业银行第三次成立前农村金融情况(1957.05—1963.10)

4.1.1受到精简影响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状况

4.1.2对农村金融业务的开展

4.1.3在农村金融工作上的“左”倾

4.2成立第三次农业银行的经过

4.2.1农业资金小组的成立及实际运行

4.2.2组建中国农业银行决定的出台

4.2.3农业银行第三次成立大会

4.2.4中央对成立农业银行的重视

4.3第三次农业银行的筹建过程

4.3.1总体筹建考虑

4.3.2总行的筹建

4.3.3各级分行机构的筹建

4.4第三次农业银行时期的业务经营

4.4.1农贷工作

4.4.2农业拨款监督工作

4.4.3信用合作社工作

4.4.4社队会计辅导工作

4.5农业银行第三次被撤销

4.5.1人行、农行矛盾的发展过程

4.5.2对人行、农行矛盾的调整

4.5.3撤销农业银行的经过

第五章中共金融传统及苏联模式对农业银行三次废立的影响

5.1中共金融实践经验和传统沿袭与对建国后农村金融体制的影响

5.1.1中共金融实践经验和传统的沿袭

5.1.2金融实践的影响

5.2苏联模式的模仿与国情的矛盾

5.2.1苏联的金融模式

5.2.2对苏联模式的模仿

5.2.3存在的问题及对农业银行的影响

第六章建国后金融体制对农业银行三次废立的影响

6.1发展农业的客观需求与现实的矛盾存在

6.1.1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需要与国情现状的矛盾

6.1.2支援农业合作化需要与认识超前的矛盾

6.1.3将农业放在首位的国情认知与“左”的干扰

6.2农业银行职能的固化与依附性

6.2.1对农业银行的职能定位及固化

6.2.2农业银行履行职能的困境及依附性

6.3农业银行运行模式选择的困境

6.3.1农业银行运行模式的选择

6.3.2人、农两行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结论

宏观审视

现实性启示

前瞻性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赵富春;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中国史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肖红松,李金铮;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农业银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