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问题研究
【6h】

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课题创新点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概述

2.1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界定

2.2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特征

3 我国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分析

3.1 大学生法律信仰存在的问题

3.2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分析

4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4.1 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4.2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5 增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措施

5.1营造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社会环境

5.2加强高校法律信仰教育

5.3完善家庭教育

5.4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法律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信仰是感性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本性,是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甚至可以说人类是在信仰中生存的。而法律是理性的,自始至终保持着批判和反思,但又不能与人类的思维和精神相脱离。如果能做到将理性的法律与人类感性的情感、意识、精神相结合,必将产生一种神圣的法制情感——法律信仰。
  在法治国度里,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标准之一,是建立在公民公共信仰的基础上的。公民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和价值评判应该以此为标准。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因其处于一个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过程中,而法律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探讨和研究,有利于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法律信仰教育,因此加强法律信仰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很好的走向社会,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快,依法治国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法律信仰教育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研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而强烈的讨论。本文通过运用现有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分析其特点与功能。通过多个角度(如社会科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等方面)以及深入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以及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增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的有效措施,即:树立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强化宣传普及教育,有效推进教育制度化发展;深入开展法律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善教育体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